html tool

显示标签为“中藥”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中藥”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中藥親試記--山藥解IV

 案十四

    • 奉天緝私督察處調查員罗蔭華,年三十許,
      • 虛弱不能飲食,

        時覺眩暈,步履恒僕

        自覺精神常慾渙散

        其脈浮數細弱

        知倉猝不能治愈

    • 俾用
      • 生懷山藥細末一兩
        • 煮作粥
      • 調入白布聖五分服之
      • 日兩次,半月之後病大輕減,月餘痊癒
  • [popexizhianalysis]
    • 這個應該就是不能吃飯餓的吧?!:)

案十五

    • 滄州興業布莊劉俊卿之夫人,年五十餘,身形瘦弱,廉與飲食,
    • 心中怔忡則汗出
      • 甚則作抽掣
        • 若痫風
    • 醫治年餘,病轉加甚
    • 馳書詢方,愚為寄方數次,病稍見輕,旋又反复
    • 後亦俾用生山藥末煮粥,調白布聖服之
    • 四十餘日病愈,身體健康
  • [popexizhianalysis]

案十六

    • 友人朱钵文,滦州博雅士也,尤精與醫
    • 其來院中時,曾與論及山藥與白布聖同服用之功效。後钵文還裡,只其孫未週歲失乳,食以牛乳則生熱
    • 钵文俾用
      • 山藥稠粥
      • 調以白布聖及白糖哺之
    • 數月後其孫比吃乳時轉胖
    • 其後將方傳至京師,京中用以哺小兒者甚多,皆胖壯無病
  • [popexizhianalysis]
    • 山藥稠粥+白布聖+白糖-----這裡的白布聖之前自己查了是胃蛋白酶,我還買了 ,忘記試試味道是哪裡,歸什麼經歷,這裡說效果是胖莊,那應該都是脾胃經
      • [next] try

        • 這個方子

          白布聖單服性味

          • 單個嘗試了一下,有糖衣外殼,直接咬開吃了,沒有什麼味道,應該是淡吧?!
    • 上面這個單分析是酸甘甘(山藥,白布聖-暫時寫為淡,白糖),泄肝的?!所以兒童肝旺可以用?!

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

中藥親試記-山藥記V

 山藥又宜與西藥白布聖並用

    [go]白布聖及胃蛋白酶

    蓋凡補益之藥,皆兼有壅滯之性

        山藥之壅滯,較參,朮,芪有差

        而脾胃弱者多服,久服亦或有覺壅滯之時

            佐以白布聖以運化之,則毫無壅滯,其補益之力乃愈大

        [popexizhi: 

之前聽徐老師的課就說脾胃有濕邪的人不可吃山藥,這裡看來,是有補救的可以配合白布聖(胃蛋白酶),這個可以試試哈:)

另外這個“補益之藥皆兼有壅滯之性”的說法,新鮮準確,可以參考其他相關藥性使用,另外自己最近在想金氣和木氣是否是一個事情的正負呢?!金氣的壅滯聚合到一定程度後就是木氣的散,這個是昨天早晨吃那個放久的獼猴桃有酒味時想到的,但是老師也說果酒還是發寒,不過我現在說的是收散,不是寒熱不是嗎?星辰老師不也說他體會醋也有發散的感覺嗎?!再想想哈:)

]


    o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

中藥親試記-山藥解IV

 

案十二

    • 鄰村生員李子咸先生之女,年十四,五
    • 感冒身熱
    • 遍身疹瘾
    • 煩渴滑瀉
    • 又兼喘促
    • 其脈浮數無力
  • 分析
    •  
    • 愚躊躇再四,他藥皆不對證,

      • 亦重用

        • 生山藥
        • 滑石

        佐以

        • 白芍
        • 甘草
        • 連翹
        • 蟬蛻

      兩劑諸病皆愈

    • 蓋疹癮最忌滑瀉,滑瀉則疹毒不能外出,故宜急止之
      • 至連翹,蟬蛻,在此方中不但解表,亦善治疹癮也
  • [popexizhiana]

案十三

    • 奉天財政廳科員劉仙舫,年二十五六

      與季冬得傷寒

      經醫者誤治,

      • 大便滑瀉無度

        而上焦煩熱

        精神昏憤

        時作譫語

        脈象洪數,重按無力

  • 分析
      • 重用生山藥兩半
      • 滑石一兩
      • 生杭芍六錢
      • 甘草三錢
    • 一劑瀉止
      • 上焦煩熱不退
      • 仍作譫語
    • 爰用
      • 玄參
      • 沙參
      • 諸涼之藥清之,仍复滑瀉
    • 再投以前方,一劑瀉又止
      • 而上焦之煩熱益甚
      • 精神益昏憤,毫無知覺
    • 仙舫家營口,此時其家人畢至,皆以為不可复治
    • 診其脈,雖不實,仍有根抵,至數雖數,不過六至,
      • 知猶可治
      • 遂慨切謂其家人曰:"果信服餘藥,此病尚可為也",其家人似領悟
    • 為疏方
      • 用大劑白虎加人參湯,

        • 更以生山藥一兩代粳米

          大生地一兩代知母

          煎湯一大碗

          囑其藥須熱飲,一次止飲一口,限以六句鐘服完,盡劑而愈

  • [popexizhianalysis]

2022年3月3日星期四

中藥親試記-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I

 

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

    • 治寒溫濕熱已入陽明之府
    • 燥渴嗜飲涼水,脈象細數者
    • 生石膏三兩搗細
    • 知母一兩
    • 人參六錢
    • 生山藥六錢
    • 粉甘草三錢
    • 上五味,用水五盅,煎取清十三盅
      • 先溫服一盅。病愈者,停後服
      • 若未痊癒者,過兩點鐘,再服一盅
      • 至其服法詳細處,與仙露湯同
    • 增減
      • 傷寒法,白虎湯用於汗,吐,下後當加人參
      • 究之脈虛者,即宜加之,不必在汗,吐,下後也
      • 愚自臨證以來,遇陽明熱熾,
        • 而其人素有內傷
        • 或元氣素弱
        • 其脈
          • 或虛數
          • 或細微者
        • 皆投以白虎加人參湯
      • 實驗既久,知以生山藥代替粳米,則其方愈穩妥,見效亦愈速
        • 蓋粳米不過調和胃氣
        • 而山藥兼能固攝下焦元氣
          • 使元氣素虛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瀉
          • 且山藥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滋陰
          • 白虎湯得此,既祛實火,又祛虛熱,內傷外感,須臾同愈
      • 愚用此方救多人矣。略列數案於下,以資參考
    • 案一
        • 一叟,年近六旬。素羸弱,勞嗽,得傷寒症,三日,昏憒不知人。
          • 診其脈甚虛數
          • 而肌膚烙手,確有實熱
        • 知其脈虛證實,邪火橫恣,元氣又不能支持
          • 故傳經猶未深入,而即昏憒若斯也。
          • 躊躇再四,乃放膽投以此湯
            • [popexizhi]經過unu本次病毒發熱,對壽甫這裡的躊躇再四,感觸頗深啊,病之到此,真是千軍一發,對醫者的心理考量太大了:)
        • 將藥煎成,乘熱徐徐灌之,一次只灌下兩茶匙
        • 閱三點鐘,灌藥兩盅,豁然頓醒
          • 再盡其餘,而病愈矣
      • [popexizhianalysis]
    • 案二
        • 一叟,年六旬,素亦羸弱多病
        • 得傷寒證,綿延十餘日
          • 舌苔黃濃而幹
          • 心中熱渴,時覺煩躁
          • 其不煩躁之時,即昏昏似睡
            • 呼之,眼微開
            • 精神之衰憊可知
        • 脈象細數,按之無力
        • 投以涼潤之劑,因其脈虛,又加野台參佐之
        • 大便忽滑瀉,日下數次
        • 因思此症,略用清熱之藥,即滑瀉者,必其下焦之氣不固
        • 先用藥固其下焦,再清其上焦,中焦未晚也
        • 熟地黃原非治寒溫之藥,而病至機危時,不妨用之,以救一時之急
          • 故仲景治脈結代,有炙甘草湯,亦有幹地黃(即今生地),結代亦險脈也
            • [next]
        • 無酸石榴時,可用龙骨(捣),牡蛎(捣)各五錢代之
        • 遂用
          • 熟地黃二兩
          • 酸石榴一個
            • 連皮搗爛,同煎湯一大碗
          • 分三次溫飲下,大便遂固
        • 間日投以此方
          • 將山藥改用一兩
          • 以生地黃代知母
          • 煎湯成,徐徐溫飲下
          • 一次只飲藥一大口
          • 閱八點鐘,始盡劑,病愈強半
        • 翌日,又按原方,如法煎服,病又愈強半。
        • 第三日,又按其方服之,盡劑而愈。
      • [popexizhianalysis]
        • 此例中先收斂下焦,再去上焦中焦的火,這裡有一問,這個固下焦的 熟地黃+酸石榴,不會近一半加劇 中上焦的火性嗎?這裡如何測量大便遂固的?是再次服用涼潤藥物嗎?
    • 案三
        • 一叟,年六旬餘,素吸鴉片,羸弱多病
        • 於孟冬感冒風寒,其脈微弱而浮。
        • 愚用生黃數錢,同表散之藥治之,得汗而愈
        • 間日,因有緊務事,冒寒出門,汗後重感,比前較劇
          • 病臥旅邸,不能旋裡
          • 因延彼處醫者延醫
            • 時身熱飲水,病在陽明之府
            • 醫者因其脈微弱,轉進溫補,病益進,
            • 更延他醫,以為上有浮熱,下有實寒,用
              • 附子
              • 吳茱萸
              • 加黃連
              • 治之
              • 服後,齒齦盡腫,且甚疼痛,時覺燥熱,頻頻飲水,不能解渴
          • 不得已复來迎
        • 愚至
          • 診其脈細而數,按之略實
          • 投以此湯
            • 加玄參六錢,以散其浮游之熱
            • 一劑牙疼即愈,煩躁與渴亦輕
          • 翌日
            • 用原方去玄參
            • 將藥熬成,調入生雞子黃三枚,作三次溫飲下,大便得通而癒
      • [popexizhianalysis]
        • 本来奇怪why 是孟冬的外感,為何最後用了補金的 ”以白虎加人參代替山藥粳米湯“,

          再次分析整個過程,原來初次對這個外感用的確實是表散之藥;

          而再次外感後,被他醫用溫補(附子,山茱萸,黃連)所治療後,壽甫用了玄參去其浮熱,之後又用雞子黃補其心氣,都是加入到這個“以白虎加人參代粳米湯”中的,

          推算來,本人內氣應該已經沒有所剩每個臟腑都虛弱了,玄參之涼去除浮熱但傷心,用雞子黃補充心氣,而補充心火會傷肺金但“以白虎加人參代粳米湯”本就是大補金用的,終於可以停止了繼續補的反佐了。而第二次的外感本身的邪氣應該在之前那個醫生的附子+山茱萸中直接去除了,只是這個方子對當時病人的身體來說太過虎狼之藥,其承受不了了。


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

中醫親試記-山藥解III

 案九

    • 奉天大東關旗人號崧宅者,有孺子年四歲,得溫病
    • 邪猶在表,醫不知為之清解,遂投以苦寒之劑
    • 服後連四五日滑瀉不止
      • 上焦燥熱,閉目而喘,精神昏憤
    • 延為診治,病雖危險,其脈尚有根柢,知可挽回
  • 分析
    • 方一
      • 遂用
        • 生山藥一兩
        • 滑石一兩
        • 生杭菊四錢
        • 甘草三錢
      • 煎湯一大茶杯,為其幼小,俾徐徐溫飲下,盡劑而愈
      • [go]
        • +- 滋陰清燥湯
          •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27-8.html
          • 治同前證,外表已解,其人或不滑瀉,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頻吐痰涎
          • 確有外感實熱,而脈象甚虛數者
          • 若前證,服滋陰宣解湯後,猶有餘熱者,亦可繼服此湯
            • 其方即滋陰宣解湯,去連翹,蟬蛻
          • 案一
              • 一婦人,受妊五月,偶得傷寒,三四日間,胎忽滑下
              • 上焦燥渴,喘而且呻,痰涎壅盛,頻頻咳吐
              • 延醫服藥,病未去,而轉添滑瀉,晝夜十餘次
                • 醫辭不治,且謂危在旦夕
              • 其家人惶恐,迎愚診視
            • 分析
              • 其脈似洪滑,重診指下豁然,兩尺尤甚
              • 再診其脈,洪滑之力較實,因思此症雖虛,確有外感濕熱
              • 若不先解其實熱,他病何以得愈?
              • 本擬治以滋陰清燥湯,為小產才四五日,不敢遂用寒涼
                • 先用
                  • 生山藥二兩
                  • 酸石榴一個,連皮搗爛,
                    • [go]酸,溫,入胃,大腸
                  • 同煎汁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
                    • 滑瀉見愈,他病如故
              • 時屆晚三點鐘,病患自言,每日此時潮熱,又言精神困倦已極,晝夜苦不得睡。
              • 遂于斯日,复投以滋陰清燥湯
                • 方中生山藥重用兩半
                • 煎汁一大碗,徐徐溫飲下,一次只飲藥一口
                • 誠以产后,脉象又虛,不慾寒涼侵下焦也
              • 斯夜遂得安睡,渴與滑瀉皆愈,喘與咳亦愈其半
              • 又將
                • 山藥,滑石各減五錢
                • 加龍骨,牡蠣各八錢,一劑而癒
            • [popexizhianalysis]
          • 案二
              • 一室女,傷寒過兩旬矣,而瘦弱支離,精神昏愦
              • 過午發熱,咳而且喘,醫者辭而不治
              • 診其脈,數至七至,微弱慾無。
              • 因思此證
                • 若系久病至此,不可為矣
                • 然究系暴虛之證,生機之根柢當無損
            • 分析
              • 勉強投以滋陰清燥湯,
                • 將滑石減半
                • 又加玄參,熟地黃各一兩
                • 野台參五錢
                • 煎湯一大碗,徐徐溫飲下
                • 飲完煎滓重飲
                • 俾藥力晝夜相繼
              • 兩日之間,連服三即,滑石漸至二錢,其病竟愈
              • 此症始終不去滑石者,恐當傷寒之餘,仍有餘邪未淨
              • 又恐補藥留邪,故用滑石引之下行,使有出路也
              • 又凡煎藥若大劑,必需多煎湯數杯,徐徐服之
              • 救險證之陰分虧損者,尤宜如此也
            • [popexizhianalysis]
          • 案三
              • 涉xx之母,年近七旬,身體羸弱
              • 谷食不能消化,惟飲牛乳,或間飲米湯少許,已二年臥床,不能起坐矣
              • 於戊午季秋,受溫病
              • 時愚初至奉天,自錦州邀愚診視
                • 脈甚細微,按之微覺有力。
                • 發熱咳嗽,吐痰稠粘,精神昏憒,氣息奄奄
            • 分析
              • 投以滋陰清燥湯
                • 減滑石之半
                • 加玄參五錢
              • 一劑病愈強半
              • 又煎渣取清湯一茶盅,調入生雞子黃一枚,服之痊癒
                • [next]
            • [popexizhianalysis]
          • 案四
              • 奉天一孺子年四歲,得溫病,邪猶在表,醫者不知為之清解,遽投以苦寒之劑,服後滑瀉,四五日不止
              • 上焦燥熱,閉目而喘,精神昏憒。
              • 延為延醫
                • 病雖危險,其脈尚有根柢,知可挽回
            • 分析
              • 俾用滋陰清燥湯原方
                • 煎湯一大茶杯,為其幼小,俾徐徐溫飲下
                • 盡劑而愈
              • 然下久亡陰,餘有虛熱,繼用
                • 生山藥一兩
                • 玄參一兩
                • 以清之,兩劑熱盡除
              • 大抵醫者遇此等證
                • 清其燥熱,則滑洩愈甚

                  補其滑瀉,則燥熱亦必愈甚

                  惟此方,

                  • 用山藥以止滑瀉,而山藥實能滋陰退熱

                    滑石以清燥熱,而滑石實能利水止瀉

                    二藥之功用,相得益彰

                    又佐以芍藥之滋陰血,利小便

                    甘草之燮陰陽,和中宮

                    亦為清熱止瀉之要品

                  匯集成方,所以校驗異常

                  愚用此方,救人多矣,即勢至垂危,投之亦能奏效

            • [popexizhianalysis]
          • 案五
              • 奉天劉xx,年二十五六,於季冬得傷寒,經醫者誤治
                • 大便滑瀉無度
                • 而上焦燥熱,精神昏憒,時作譫語
                • 脈象洪數,重按無力
              • 證二
            • 分析
                • 重用生山藥兩半
                • 滑石一兩
                • 生杭菊六錢
                • 甘草三錢
                • 一劑寫止
              • 上焦燥熱不退,仍作譫語。
                • 爰用玄參,沙參諸涼潤之藥清之
                  • 仍复滑瀉
                  • 再投以前方一劑寫又止
                  • 而上焦之燥熱益甚,精神亦益昏憒,毫無知覺
                • 此時其家人畢至,皆認為不可复治
                • 診其脈雖不實,仍有根柢,至數雖數,不過至六,知猶可治
                • 遂慨切謂其家人曰:“果信服余藥,此病尚可為也。”
                  • 其家人似領悟
              • 為疏方
                • 用大劑白虎加人參湯,

                  • 更以生山藥一兩代粳米

                    大生地一兩代知母

                  煎湯一大碗,囑其藥須熱飲,一次止飲一口,限以六分鐘內服完,盡劑而愈

            • [popexizhianalysis]
          • 案六
            • 津市錢姓小兒四歲,灼熱滑瀉,重用滋陰清燥湯治愈
          • 附录-案七
            • 奉天铁岭楊XX來函
              • 李姓婦人膨脹證
              • 先經醫用蒼朮,檳榔,濃樸,枳實,香附,紫寇之類辛燥開破,初服覺輕,七八劑後病轉增劇,煩渴泄瀉
              • 又更他醫,投以紫樸琥珀丸,煩渴益甚,一日夜泄瀉十五六次,再診時,醫辞不治。
              • 又延醫數人,皆諉為不治
              • 後乃一息奄奄,舁至床上兩次,待時而已
              • 其姻家有知生者往視
              • 其脈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按之即無,惟兩尺猶似有根,言語不真,彷彿可辨
              • 自言心中大渴,少飲水即疼不可忍
              • 蓋不食者已三日矣
            • 分析
              • 先投以滋陰清燥,
              • 為脈象虛甚,且氣息有將脫之意
                • 又加野台參,淨萸肉,一劑,諸病皆愈,可以進食。
              • 遂俾用一味薯蕷粥,送服生雞內金細末及西藥百布聖,取其既可作藥,又可作飯也
                • 又即前方加減,日服一劑,旬日痊癒
            • [popexizhianalysis]
        • [next]
    • 方二
      • 然下久亡陰,餘有虛熱,繼用

        • 生山藥一兩

          玄參一兩

        以清之,兩劑熱盡除

  • [popexizhiana]

2021年7月8日星期四

中藥親試記-山藥解II

 資生湯

  • [go]
    •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4-1.html
    • 治勞瘵贏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者
      •  
    • 亦治女子血虧不月
      • 生山藥一兩
      • 玄參五錢
      • 於術三錢
      • 生雞內金二錢,搗碎
      • 牛蒡子三錢,炒,搗
    • 增減
      • 熱甚者,加生地黃五六錢
      • 脾為後天之本,能資生一身

        脾胃健壯,多能消化飲食,則全身自然健壯

        • 何曾見有多飲多食,而病勞瘵者載?

        《內經》陰陽別論曰:“

        • +-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

          • 在女子為不月
          • 其傳為風以其先不過陽明,胃腑不能多納飲食也
            • 而原其飲食減少之故
          • 曰發與心脾,原其發與心脾之故
            •  
          • 曰有不得隱曲者何居?
            • 蓋心為神明之府,有時心有隱曲,思想不得自遂,

              則心神拂鬱,心血亦遂不能濡潤脾土,以成過思傷脾之病

              脾傷不能助胃消食,變化津液,以溉五臟。

              在男子已隱受其病,而尚無顯症;

              在女子則顯然有不月之病,此乃女以征男也。

              至於傳為風消,傳為息賁,無論男女病症至此,人人共見,勞瘵已成,挽回實難,故曰不治

          • 然醫者以活人為心,病症之危險,雖至極點,猶當與無可挽回之中,盡心設法以挽回之。
            • 而其挽回之法,仍當遵二陽之病發心脾之旨。
            • 戒病者淡泊寡欲,以養其心
            • 而复善於補助其脾胃,使飲食漸漸加多,其身體撤銷。
              • 如此湯用於術以健脾之陽,脾土健壯,自能助胃。

                山藥以滋胃之陰,胃汁充足,自能納食(胃化食賴有酸汁)。

                特是脾為統血之臟,

                • 《內經》謂“血生脾”,蓋謂脾系血液結成,故中多函血

                  西人亦謂脾中多回血管為血薈萃之所

                  此症因心思拂鬱,心血不能調暢,脾中血管遂多閉塞,

                  • 或如爛炙
                  • 或成絲膜
                  • 此脾病之由

                  而脾與胃相助為理,一氣貫通,臟病不能助腑,亦即胃不能納食之由也

                  •  

                  雞內金為雞之脾胃,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鬱積可知。

                  • 且其性甚平和,兼有以脾胃補脾胃之妙
                  • 故能助健補脾胃之藥,特立奇功,迥非他藥所能及也
            • 方中以此三味為不可挪移之品
          • 玄參《神農本草經》謂其微寒
            • 善治女子產乳餘疾
            • 且其味甘勝與苦,不至寒涼傷脾胃可知,
              •  
            • 故用之以去上焦之浮熱,即以退周身之燒熱;
            • 且其色黑多液,《神農本草經》又謂能補腎氣,故以治勞瘵之陰虛者尤宜也
          • 牛蒡子
            • 體滑氣香
            • 能潤肺又能利肺
            • 與山藥,玄參並用,大能止嗽定喘,以誠安肺之功
            • 故加之以為佐使也
          • 地黃生用
            • 其涼血退熱之功,誠優與玄參
            • 西人謂其中函鐵質,人之血中,又實有鐵銹。
              • 地黃之善退熱者,不但能以其涼血滋陰,實有已鐵補鐵之妙,使血液充足,而蒸熱自退也
            • 又勞瘵之熱,大抵因真陰虧損,相火不能潛藏。
              • 地黃善引相火下行,安其故宅。
              • 《神農本草經》列之上品,洵良藥也。
            • 然必燒熱過甚而始加之者,以此方原以健補脾胃為主,地黃雖系生用,經水火煎熬,其汁漿仍然粘泥,恐與脾胃有不宜也
            • 至熱甚者,其脾胃必不思飲食,用地黃退其熱,則飲食可進
              • 而轉有輔助脾胃生山藥,即坊間所謂幹山藥,而未經火炒者也。
              • 此方若用炒熟山藥,則分毫無效於術色黃氣香,乃浙江於潛所產之白朮也
                • 色黃則屬土,氣香則醒脾
                • 其健脾胃之功,迥異於尋常白朮。
                • 若非與潛產而但觀其色黃氣香,用之亦有殊效
                  • 此以色,味為重,不以地道為重也

        西人謂:胃之所以能化食者,全賴中有酸汁。

        • 腹飢思食時,酸汁自然從胃生出。
        • 若憂思過度,或惱怒過度,則酸汁之生必少,或分毫全無,胃中積食,即不能消化
        • 此輪與<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過思則傷脾”之旨暗合。
          • 或問曰:《內經》謂脾主思,西人又謂思想發與腦部,子則謂思發於心者何也?
            • 答曰:
              • 《內經》所謂脾主思者,非謂脾自能思也。
              • 蓋脾屬土,土主安靜,人安靜而後能深思
              • 至西人謂思發於腦部,《內經》早寓其理,脈要精微論曰:頭者精明之府
                • 夫頭之中心點在腦,頭為精明之府矣。
                • 即曰精明岂有不能思之理,然亦非腦之不能思也。
                • 試觀古文“思”字作,囟者腦也,心者心也,是知思也者,原心腦相輔而成,又須助以脾土鎮靜之力也
        • 或問曰:子解二陽之病發心脾一節,與王氏《內經》註不同,岂王氏之註解謬欤?
          • 答曰
            • 愚實不敢雲然。然由拙解以绎經文,自覺經文別有意味,且有實用也
            • 夫二陽之病發心脾,與下三陽為病發寒熱,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
              • 句法不同,即講法可以變通,
              • 蓋二陽之病發心脾,謂其病自心脾而來也。
              • 三陽為病發寒熱,是形容三陽之病狀也,故將之病‘之’字易作“為”字。
              • 至一陽發病數句,其句法又與三陽為病句不同,而其理則同也。
        • 或又問
          • 三陽一陽病,皆形容其發病之狀,二陽病,獨推究其發病之原因者何居?
            • 答曰
              • 三陽,一陽,若不先言其病發之狀,人即不知何者為三陽,一陽病。至二陽胃腹,原主飲食,人人皆知。
                至胃腑有病,即不能飲食,此又人人皆知。
                •  
                • 然其不能飲食之故,人多不能知也。
                • 故發端不言其病狀,而先發明其得病之由來也。
          • 胃與大腸皆為二陽,經文既渾曰二陽。何以知其所指者專在於胃。
            • 答曰
              • 胃為足陽明,大腸為手陽明,人之足經長,手經短,足經原可以統手經,論六經者原當以足經為主
              • 故凡《內經》但曰某經,而不別其為手與足者,皆指足經而言,皆指足經而言,或言足經而手經亦統其中。
                •  
              • 若但言手經,則必別之曰手某經矣。
              • 經文俱在,可取而細閱也
    • 案一
      • 一九一三,客居大名。治一室女,勞瘵年餘,月信不見,贏弱不起。
      • 詢方與愚,為擬此湯。
        • 連服數劑,飲食增多。
          •  
        • 身猶發熱,加生地黃五錢,五六劑後退熱
        • 漸能起床,而腿疼不能行走。又加丹參,當歸各三錢,服至數劑腿癒,月信亦見。
        • 又言有白帶甚劇,向忘言及。
          • 遂去丹參加生牡蠣六錢,又將於術加倍,連服十劑帶症亦癒
      • 遂將此方郵寄家中,月餘門人高促異常,飲食減少,脈甚虛數,投以資生湯十劑痊癒
        • 審斯則知此方治勞瘵,無論男女,服之皆有捷效也。
      • 女子月信,若日久不見,其血海必有堅結之血。
      • 治此等症者,但知用破血通血之藥,往往病猶未去,而人已先受其傷
      • 雞內金性甚和平,而善消有形淤積,服之既久,淤血之堅結着,自然融化。
      • 矧此方與健脾資陰之藥同用,新血活潑滋長,生新自能化瘀也
    • 附錄
      • 直隸青縣張xx來函
          • 津埠宋氏婦,年將四旬,身體贏弱,前二年即咳嗽吐痰,因不以為事未嘗調質。
            •  
          • 今春症浸加劇,屢次服藥無效。
          • 診其脈,左部弦細,右部微弱,數近六至。咳嗽,吐痰白色,氣腥臭,喘促自汗
          • 午後發熱,夜間尤甚,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大便秘結,知其已成勞瘵而兼肺病也。
            •  
          • 從前所服藥十餘紙,但以止咳藥治其肺病,而不知子虛補母之義,所以無效。
          • 為疏方用資生湯加減,
            • 生山藥八錢
            • 玄參六錢
            • 大生地六錢
            • 淨萸肉六錢
            • 生牡蠣四錢
            • 生芍藥四錢
            • 生赭石四錢
            • 於術二錢
            • 生雞內金二錢
            • 甘草二錢
          • 煎服兩劑
            • 汗止喘輕
            • 發熱咳嗽稍癒
          • 遂將前方
            • 去牡蠣,加
              • 蔞仁三錢
              • 地骨皮三錢
            • 山藥改用一兩
            • 赭石改用六錢
          • 連服十劑,諸病皆愈,為善後計,用生山藥細末八錢煮粥,調白糖服之,早晚各一次
            • 後月餘,與介紹人晤面,言此時宋氏婦飲食甚多,身體較前健壯多矣
      • +-
          • 族嫂年三十五歲,初患風寒咳嗽,因懶於服藥,不以為事
          • 後漸至病重,始延醫延醫。
            • 所服之藥,皆溫散燥烈之品,
            • 不知風寒久而化熱,故越治越劇,幾至不起。
            • 後生於臘月底回裡,族兄邀為診視
              • 脈象虛而無力,身瘦如柴,咳嗽微喘
                •  
              • 飲食減少,大便泄瀉,或兼白帶
              • 午後身熱,顴紅,確系勞瘵已成
          • 授以資生湯,加
            • 炒薏仁三錢
            • 茯苓片三錢
            • 生龍骨三錢
            • 生牡蠣三錢
            • 茵陳錢半
            • 炙甘草錢半
          • 服兩劑,身熱,顴紅皆退,咳嗽泄瀉亦見愈
          • 後仍按此方加減,又服六劑,諸病皆痊
          • 囑其每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粥,調以白糖服之,以善其後
      • 四川涇南周來函
          • 楊姓女,年十九歲。出嫁二載,月事猶未見,

            • 身體贏弱,飲食減少,乾咳無痰,五心煩熱

            診其脈細數有力

          • 仿用資生湯方
            • 生山藥一兩
            • 於術二錢
            • 牛蒡子三錢
            • 玄參五錢
            • 生地黃四錢
            • 生雞內金一錢
          • 連服五劑,熱退咳減少,食慾增加,遂與原方中
            • 去生地
            • 倍於術
            • 又服三劑,潮忽至
          • 共服二十劑痊癒
      • +- 奉天法庫縣萬來函
          • 族弟婦產後虛贏少食,遷延月餘
            • 漸至發灼,自汗,消瘦,乏氣,乾咳,頭暈等症
            • 此方書所謂蓐勞也
          • 經醫四人治不效,並添顴紅做瀉
          • 適生自安東歸,為之診視,
            • 六脈虛數
            • 檢閱所服之方,
              • 有遵《醫宗金鉴》三合飲者

                有守用養榮湯者,

                要皆平淡無奇

                然病勢至此,誠難入手,幸脈雖虛數,未至無神,顴雖紅,猶不抟聚(若抟聚則陰陽離矣,不摶聚是其陰陽猶未離),似尚可治。

                •  

                此蓋素即阴虚,又经产后亡血,气亦随之,陰不中守,陽不外固,故汗出氣乏;其陰陽不相維系,

                陰愈虧而陽愈浮,故發燒咳嗽頭暈;

                • 其顴紅者,因其部位應腎,腎中真陽上浮,故發現與此,而紅且熱也;

                  其消瘦作瀉者,以二陽不納,無以充肌肉,

                  • 更不特腎陰虛,而脾陰胃液均虛,中權失司,下陷不固

                    所以然者

                此是病之原委欤?

                • 再四思維,遂處方,用
                  • 生懷山藥二兩
                    •  
                  • 於術三錢
                  • 玄參四錢
                  • 雞內金二錢
                  • 牛蒡子二錢
                  • 此系資生湯原方稍加重
                • 外加
                  • 淨萸肉五錢
                  • 龍骨五錢
                  • 牡蠣五錢
                • 止汗並以止瀉
                • 五劑後,汗與瀉均止
                • 飲食稍進,惟乾咳與發熱僅去十之二三
                  • 又照原方加
                    • 粉甘草
                    • 天冬
                    • 生地
                    • 等味
                  • 連服七劑
                  • 再照方減萸肉,加黨參二錢
                  • 服四劑後,飲食大進,並能起坐矣,惟經尚未行。
                  • 更按資生湯原方,加當歸四錢。
                  • 服數劑後,又复少有加減,一月經脈亦通。

中藥親試記--山藥解I

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

  • 能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寧嗽定喘,強志育神
  • 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 宜用生者煮汁飲之
  • 不可炒用,以其含蛋白質甚多,炒之則其蛋白質焦枯,服之,無效
  • 若作丸散,可軋細蒸熟用之
  • 處方編中“一味薯蕷飲”後,附有用山藥治愈之驗案數則,可參觀
    • 一味薯蕷飲
      •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4-4.html

        +- 治勞瘵zhai發熱,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瀉

        •  

        乃一切陰分虧生懷山藥(四兩,切片)煮汁兩大碗,以之當茶,徐徐溫飲之

        山藥之性,

        • 能滋陰又能利濕

          能滑潤又能收斂

          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

          且其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

          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陳修園謂:山藥為尋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非也

        • 若果不治大病,何以《金櫃》治勞瘵有薯蕷丸。
          •  
          • 嘗治一室女,溫病痰喘
          • 投以小青龍湯 ,又遵《傷寒論》加減法,去麻黃加杏仁,喘遂定
          • 時已近暮,一夜安穩。
          • 至黎明喘大作,脈散亂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此將脫之候也
          • 取藥不及,適有生山藥兩許。
            • 急煮汁飲之,喘稍定,脈稍斂,可容取藥
            • 方中仍重用山藥而癒(詳案在仙露湯下)
    • 附案
      • 案一
          • 一室女,月信年餘未見,已成勞瘵
            • 臥床不起
        • 分析
          • 治以拙擬資生湯(方載三期一卷)
          • 复俾日用生山藥四兩煮汁當茶飲之
            • 一月之後,體漸复初
            • 見着以此症可癒,讶為異事
            •  

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

中藥親試記-赭石解IX

 

內中風之症

  • 忽然昏倒不醒人事,《內經》所謂:“血之與氣并走與上”之大概也。
  • 亦即《史記。扁鵲轉》所謂“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之屍厥也。
  • 此其風非外來也,誠以肝火暴動與氣血相并
    • 上沖腦部(西人刨驗此 證謂腦部皆有死血,或兼積水)
    • 惟用藥鎮斂肝火,寧熄內風,將其上冲之氣血引还,其證猶可挽回
      • 此《金櫃》風引湯所以用龍骨,牡蠣也。

        然龍骨,牡蠣雖能斂火熄風,而其性皆澀,欠下達之力,

        惟佐以赭石則下達之力速,上逆之氣血即可隨之而下

  • 案二十三
      • 層治奉天大北關開醋房者杜正卿,忽然頭目眩暈,口眼歪斜
      • 舌強直不能發言
      • 脈象鉉長有力,左右皆然
      • 視其舌苔白厚微黃
      • 且大便數日不行
    • 分析
      • 知其證兼內外中風也
      • 方一
        • 俾先用阿司匹林瓦半
        • 白糖水送下以發其汗
      • 方二
        • 再用
          • 赭石一兩
            • 苦,微涼
          • 生龍骨一兩
            • 甘,澀
          • 生牡蠣一兩
            • 咸濕,涼
          • 生石膏兩半
            • 辛,甘,微涼(辛甘=?咸)
          • 菊花二錢
            • 苦甘,微寒(苦甘=澀-補金 可以嗎?)
          • 連翹二錢
            • 苦,涼
        • 兼湯,趁其正出汗時服之
        • 一劑病愈強半,大便亦通
        • 又按其方加減,連服數痊癒
    • [popexizhianalysis]
      • 方一:阿司匹林+白糖,是泄肝法,阿是酸了

        方二

        小補腎+小補心?

        君/臣:赭石,連翹(苦,微寒)

        佐:生龍骨,萎仁(甘,寒)

        使:生牡蠣

        這裡:生石膏,性為辛甘,微涼(查的寫的是大涼,但壽甫之前寫的是微涼),但性味分析是可以作為咸用嗎?

        在想是不是要複習一下,再好好想想呢?

        菊花,之前一直認為是入金泄肝,這應該是澀,但查後是甘苦,想想也是這合成不就是澀嗎?但這樣合成計算和本味道的區別是什麼呢?

        合成對使方向傷害比直接補小嗎?

  • +- 案二十四
      • 又治鄰村韓姓媪,年六旬,與外感病後,忽然胸膈連心下突脹
      • 腹臍塌陷,頭暈項強
      • 妄言妄見,狀若瘋狂
      • 其脈兩尺不見
      • 關前搖搖無根,數至六至
    • 分析
      • 此下焦虛憊,沖氣不攝
      • 挾肝膽浮熱上干腦部,亂其神明
      • 遂用
        • 赭石一兩
        • 龍骨一兩
        • 牡蠣一兩
        • 山藥一兩
        • 地黃(皆用生者)一兩
        • 野台參八錢
        • 淨萸肉八錢
      • 煎服一劑而愈
      • 又少為加減,再服一劑以善其後
    • [popexizhianalysis]
      • 從按上分析應該是瀉肝+補腎
  • 第二十五
      • 又治鄰村生員劉樹幟,年三十許,因有惱怒,忽然昏倒
      • 不醒人事,牙關緊閉,唇齒之間有痰涎隨呼氣外吐,六脈閉塞若無
    • 分析
      •  
      • 方一
        • 急用做嚏之藥吸鼻之中,須臾得嚏,其牙關遂開
      • 方二
        • 繼用香油兩餘炖溫,調麝香沫一分灌下
        • 半旬鐘時稍醒悟,能做呻吟,其脈亦出,至數五餘,而兩尺弱甚,不堪重按
      • 方三
        • 遂用
          • 赭石一兩
          • 熟地一兩
          • 生山藥一兩
          • 龍骨六錢
          • 牡蠣六錢
          • 淨萸肉六錢
        • 煎服後豁然頓愈
        • 繼投以理肝補腎之藥劑,以善其後
      • 方二按
        • 知其腎陰虧損,故肝膽之火易上冲。
    • [popexizhianalysis]
    • 此等症,
      • 當痰火氣血上壅之時,若人參,地黃,山藥諸藥,似不宜用
      • 而確審其系上盛下虛
      • 若《扁鵲轉》所云云者,
      • 重用赭石以輔之,則其補益之力直趨下焦,而上盛下虛之危機旋轉甚速,莫不隨手奏效也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

中藥親試記-赭石XIII

 人之廉與飲食者,宜補以健脾之藥,而純用健補脾臟之品,恆多礙與胃氣之降,致生脹滿。

  • 是以補脾者宜以降胃之藥佐之

    而降胃之品又恆與氣氛虛弱者不宜。

    惟赭石性善降胃,而分毫不傷

    且補藥多溫,易生浮熱,赭石性原不涼而能引熱下行(所以諸家本草多言其性涼)

    是以愚習用赭石,不但以之降胃也,

    • 凡遇有虛熱之證
    • 或其人因熱痰嗽
    • 或其人因熱怔忡
    • 但問其大便不滑洩者
    • 方中加以赭石,則奏效必速也

    [popexizhi]這裡談到一個滋補脾胃的用藥問題,要滋補者本就脾胃氣氛弱,

    而滋補藥多升氣,與胃氣的以降為順不合,會生脹滿;

    要佐藥之,但此類藥多於被滋補者本身的氣氛弱不合適,這裡的困局用赭石可解除。

    原因如下:

    1.赭石性降,可憑滋補藥的升氣問題;

    2.赭石性不涼,只是可引熱下行(補藥易於生浮熱也可以用此佐之)

中藥親試記錄-赭石XII

 方书所載利產之方,無投之必效者,惟方中重用赭石,可應手奏效

  • +- 案二十二
      • 族侄蔭棠媳,臨產三日不下,用一切催生藥,胎氣轉覺上逆
    • 分析
      • 因其上逆,心忽會悟,為擬方
        • 赭石二兩
        • 野台參一兩
        • 當歸一兩
      • 煎服後,須臾產下
      • 後用此方,多次皆效
        • 即骨盆不開者,用之開骨盆甚效。
      • 蓋赭石雖放膽用至二兩,而有人參一兩已補氣,當歸一兩以升血
      • 且以參,歸之微溫,以濟赭石之微涼。溫涼調和,愈覺穩妥也
      • 矧產難者,非氣血虛弱,即氣血壅滯不能下行
        • 人參,當歸雖能補助氣血,而性皆微兼升浮,
        • 得赭石重墜之力能下行,自能與赭石相助為理,以成催生之功也
      • 置於當歸滑潤之力亦愈增也
    • 此方載三期八卷,名大順湯
      • [go]
        •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32-11.html
          • 治產難,不可早服。必胎衣破後,小兒頭至產門者,然後服之
          •  
          • 野黨參一兩
          • 當歸一兩
          • 生赭石二兩,軋細
          • 用衛足花子炒爆一錢作引
          • 或丈菊花瓣一錢作引皆可
          • 無二物作引亦可
          • 或疑赭石乃金石之藥,不可放膽重用
            • 不知赭石性至和平
            • 雖重墜下行,而不傷氣血
            • 況有黨參一兩以補氣,當歸一兩以生血
          • 況以參,歸之微溫,以濟赭石之微涼,溫涼調和愈覺穩妥也
          • 矧產難者非氣血虛弱,即氣血壅滯,不能下行
            • 人參,當歸雖能補助氣血,而性皆微兼升浮
            • 得赭石之重墜,則力能下行,自能與赭石相助為裡,以成催生開交骨之功也
              •  
          • 至於當歸之滑潤,原為利產良藥,與赭石同用,其滑潤之力亦愈增也
          • 衛足花即葵花,其子即冬葵子。
            • 緣此花若春日早種,當年即可結子。

              而用以催生,則季夏種之,經冬至明年結子者尤效,故名曰冬葵子

              今藥房所鬻者,皆以丈菊子為冬葵子,殊屬差誤。

              蓋古之所謂葵,與俗所謂向日葵者原非一種。

              • 古所謂葵即衛足花,俗呼為守足花是也
              • 因此花先生從葉,自葉中心出莖,莖之下邊被從業衛護,故曰衛足
              • 莖高近一丈,花多紅色,與木槿相似,葉大如木芙蓉
                •  
              • 此為宿根植物,季夏下種,至次年孟夏始開花,結實大如錢,作扁形
              • 其中子如榆莢,為其經冬依然發生,故其子之名為冬葵子
              •  

              須於鮮嫩之時采取,則多含蛋白質,故能有益與人

              《聖惠方》謂採其子陰幹,是當鮮嫩之時採而陰幹之也。

              •  
              • 若過老則在科上自幹,而無事陰幹矣。

              又有一種,二,三月下種,至六月開花,其下無丛生之葉,不能衛足,
              而其莖,葉,花皆與葵無異,其治療之功效亦大致相同,即藥中之屬葵

              《本草綱目》謂花之白者治虐,是衛足葵與屬葵皆治虐也

              •  

              至於俗所謂向日葵者,各種本草皆未載,惟《群芳譜》載之,本名丈菊,一名西番葵,一名迎陽葵,

              且謂其性墮胎。

              • 然用其墮胎之力以催生,則誠有校驗

                是以大順湯用其花瓣作引也

                向日葵莖長丈許,幹粗如竹,葉大如,花大如盤盂,

                單辦黃色,其花心成窠如蜂房。

                迨中心結子成熟,而周遭花瓣不凋枯。

                其子人恆炒食之,知其無毒,

                且知其性滑,曾單用以治淋甚效

                後與鴉膽子同用(鴉膽子去皮四十粒,用丈菊子一兩炒搗,煎湯送下)治花柳毒淋,亦甚效,

                然不知其能治疟也,近閱《紹興醫藥學報>載卢xx述葵能醫虐一節,則丈菊誠可列為藥品矣

                • 丈菊花英,催生之力實勝於子,層見有單用丈菊花催生,服之即效者。
                • 惜人不知耳。
                • 至於用謂足子催生,當分老嫩兩種。
                  • 鮮嫩衛足子,須用數兩搗爛煮汁服
                  • 若用老者,當用兩許微火炒裂其甲,煎湯飲之
    • 用此方時,若加衛足花子(炒爆),或丈菊花瓣更甚
      • 至二藥之性及其形狀與所以奏效之理,皆詳載與大順湯後,茲不俱錄

中藥親試記錄-赭石XI

 痫風之证,千古難治之症也

  • 西人用麻醉腦筋之品,日服數次,恆可強制不發,
  • 然亦間有發時,且服之累年不能除根
  • 而此等藥常服,又有昏精神,減食量之弊
  • 庚申歲,在奉天立達醫院因治此等证,研究數方,合用之,連治數人皆愈
    • 一方用
      • 赭石六錢
      • 於術三錢
      • 酒曲三錢
        • (用神曲則無效,且宜生用)
      • 半夏三錢
      • 龍膽草三錢
      • 生明沒藥三錢
      • 此系湯劑
    • 一方用
      • 真黑鉛四兩,鐵鍋內熔化
      • 再加硫磺細末二兩,撒於鉛上,硫磺皆着,急用鐵鏟拌炒之,鉛經硫磺燒煉,皆成紅色
      • 因拌炒結成砂子,取出涼冷,碾軋成餅者(系未化透之鉛)去之
      • 餘者再用乳缽研機細末,摻硃砂細末與等分,再少加蒸熟麥面(以僅可做為丸為度),水和做丸,半分重(乾透足半分)
    • 一方用
      • 西藥臭割二錢
      • 臭素二錢
      • 安母紐謨二錢
      • 抱水過魯拉尔一錢
      • 共研細,攙蒸熟麥麵四錢
      • 水和為丸,桐子大
    • 上藥,

      • 早晚各服西藥十四丸

        午時服鉛硫硃砂丸十二丸

        日服藥三次,皆煎湯劑送下,湯藥一劑可煎三次,以第送三次所服丸藥

        如此服藥月餘,痫風可以除根

    • <內經>雲:‘諸風調弦,皆屬於肝’

      肝經風火挾痰上冲,遂至腦氣筋,頓失其所司,

      • 周身抽掣
      • 知覺全無

      赭石含鐵質,

      • 既善平肝

        而其降逆之力又能協同黑鉛,硃砂以坠痰鎮驚

        此其所以有效也

      而必兼用西藥者,因臭剝,臭素諸藥

      • 皆能強制腦筋以治病之標
      • 俾目前不至反复
      • 而後得徐以健脾,利痰,祛風,清火之藥以剷除其病根也

中藥親試記-赭石X

 癲狂之症

  • 亦西人所謂腦氣筋病也
  • 而其腦氣筋之所以病者,因心與腦相通之道路(心有四支血脈管通腦)為痰火所冲塞也
  • 愚恆

    • 重用赭石二兩,

      佐以

      • 大黃
      • 樸硝
      • 半夏
      • 鬱金

      其痰火實甚者,間或加甘遂二錢(為末送服)

      轍能隨手奏效

  • 誠以
    • 赭石重墜之力,能引痰火下行
    • 俾腦心相通之路毫無滯碍,則腦中元神,心中識神自能相助為理,而不至有神明亂之時也
  • 案十二
      • 在奉天曾治洮昌都道尹公子鳳巢
      • 年近三旬,癲狂失心,屢經中西醫治療,四載分毫無效
      • 來院求為診治
        • 其脈象沉實,遂投以上所擬方
    • 分析
      • 其脈象沉實,遂投以上所擬方
      • 每劑加甘遂二錢五分,間兩日一服(凡藥中有甘遂者不可連服)
      • 其不服藥之二日,仍用赭石,樸硝細末各五錢,分兩次服下,如此旬餘而愈
    • [popexizhianalysis]

2021年1月28日星期四

中藥親試記-赭石IX

 癲狂之症

  • 亦西人所謂腦氣筋病也
  • 而其腦氣筋之所以病者,因心與腦相通之道路(心有四支血脈管通腦)為痰火所冲塞也
  • 愚恆

    • 重用赭石二兩,

      佐以

      • 大黃
      • 樸硝
      • 半夏
      • 鬱金

      其痰火實甚者,間或加甘遂二錢(為末送服)

      轍能隨手奏效

  • 誠以
    • 赭石重墜之力,能引痰火下行
    • 俾腦心相通之路毫無滯碍,則腦中元神,心中識神自能相助為理,而不至有神明亂之時也
  • 案十二
      • 在奉天曾治洮昌都道尹公子鳳巢
      • 年近三旬,癲狂失心,屢經中西醫治療,四載分毫無效
      • 來院求為診治
        • 其脈象沉實,遂投以上所擬方
    • 分析
      • 其脈象沉實,遂投以上所擬方
      • 每劑加甘遂二錢五分,間兩日一服(凡藥中有甘遂者不可連服)
      • 其不服藥之二日,仍用赭石,樸硝細末各五錢,分兩次服下,如此旬餘而愈
    • [popexizhianalysis]

痫風之证,千古難治之症也

  • 西人用麻醉腦筋之品,日服數次,恆可強制不發,
  • 然亦間有發時,且服之累年不能除根
  • 而此等藥常服,又有昏精神,減食量之弊
  • 庚申歲,在奉天立達醫院因治此等证,研究數方,合用之,連治數人皆愈
    • 一方用
      • 赭石六錢
      • 於術三錢
      • 酒曲三錢
        • (用神曲則無效,且宜生用)
      • 半夏三錢
      • 龍膽草三錢
      • 生明沒藥三錢
      • 此系湯劑
    • 一方用
      • 真黑鉛四兩,鐵鍋內熔化
      • 再加硫磺細末二兩,撒於鉛上,硫磺皆着,急用鐵鏟拌炒之,鉛經硫磺燒煉,皆成紅色
      • 因拌炒結成砂子,取出涼冷,碾軋成餅者(系未化透之鉛)去之
      • 餘者再用乳缽研機細末,摻硃砂細末與等分,再少加蒸熟麥面(以僅可做為丸為度),水和做丸,半分重(乾透足半分)
    • 一方用
      • 西藥臭割二錢
      • 臭素二錢
      • 安母紐謨二錢
      • 抱水過魯拉尔一錢
      • 共研細,攙蒸熟麥麵四錢
      • 水和為丸,桐子大
    • 上藥,

      • 早晚各服西藥十四丸

        午時服鉛硫硃砂丸十二丸

        日服藥三次,皆煎湯劑送下,湯藥一劑可煎三次,以第送三次所服丸藥

        如此服藥月餘,痫風可以除根

    • <內經>雲:‘諸風調弦,皆屬於肝’

      肝經風火挾痰上冲,遂至腦氣筋,頓失其所司,

      • 周身抽掣
      • 知覺全無

      赭石含鐵質,

      • 既善平肝

        而其降逆之力又能協同黑鉛,硃砂以坠痰鎮驚

        此其所以有效也

      而必兼用西藥者,因臭剝,臭素諸藥

      • 皆能強制腦筋以治病之標
      • 俾目前不至反复
      • 而後得徐以健脾,利痰,祛風,清火之藥以剷除其病根也

中藥親試記-赭石VIII

 膈食之症,千古難治之症也。

  • <傷寒論>有懸覆花代赭石湯,

    • 原治傷寒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周揚俊,喻嘉言皆謂治膈症甚效

    然<本經>謂懸覆花味咸,若真好懸覆花實咸而兼有辛味(敝邑武帝台汙所產懸覆花咸而辛)

    • [go]武帝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6%E5%B8%9D%E5%8F%B0
    • 今藥坊間所買旋复花皆甚苦,實不堪用

    是以愚治膈症,恆用其方去旋复花,將赭石加重,

    • 其冲氣上冲過甚,兼大便甚乾結者,

      • 赭石恆用至兩許

        再加當歸,柿霜,天冬諸藥以潤燥生津

        且更臨時制宜,隨證加減

        治愈者不勝錄

    • 蓋此症因胃氣衰弱,不能撑懸賁門
    • 下焦冲氣又挟痰涎上冲,以杜塞之
    • 是以不受飲食
      • 故以人參以壯胃氣,氣壯自能撑懸賁門,使之寬展
      • 赭石以降冲氣,冲降自挟痰涎下行,不慮杜塞
      • 此方之所以效也
    • 若藥房間偶有咸而且辛之旋复花,亦可斟酌加入
      • 然加旋复花又須減少赭石也
    • 此證有因賁門腫脹,內有瘀血致賁門窄小者,宜於方中加蘇木,腐蟲(俗名土鱉),各二錢

頭疼之證,西人所謂腦氣筋病也。然恆可重用赭石治愈

  • [go]腦氣筋病:百度上說“是腦神經的意思,(中西匯通學派的理論之一)”
  • 案二十
      • 近在奉天曾治安東何道尹猶女,
      • 年二十餘歲,每日至巳時頭疼異常,左邊尤甚,過午則愈。
      • 先經東人治之,投以麻醉腦筋之品不效
      • 後求為診視
    • 分析
      • 其左脈浮弦而有力者,系少陽之火,挾心經之熱,乘陽旺之時而上升,以衝突腦部也。
      • 為疏方
        • 赭石六錢
        • 龍骨六錢
        • 牡蠣六錢
        • 龜板六錢
        • 茱萸肉六錢
        • 白芍六錢
        • 龍膽草二錢
      • 藥料皆用生者,煎服一劑,病愈強半,又服兩劑痊癒
      • 隔數日,又治警察廳書記鞠一鳴夫人,頭疼亦如前狀,仍投以此方兩劑痊癒
    • [popexizhianalysis]
      • 龍骨,甘澀平;

        牡蠣,咸,澀微寒;

        龜板,甘咸,微寒;

        龍膽草,苦,寒

        赭石,苦,平

        茱萸,酸

        白芍 ,酸

        應該是合方吧?!泄心+泄肝,主要應該是泄肝(無木藥)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中药亲试记-赭石VII

傷寒下早成結胸,瘟疫未下亦可成結胸

  • 所謂結胸者,乃外感之邪與胸中痰涎互相凝結,阻塞氣道,幾難呼吸也。

    仲景有大陷胸湯丸,原為治此症良方,然因二方中皆有甘遂,

    • 醫者不敢輕用,病家亦不敢輕服
    • 一切利氣理痰之藥,又皆無效,故恆至束手無策

    向愚治此等證,

    • 俾用新炒蔞仁四兩,搗碎煮湯服之,橫能奏效

      後擬一方

      • 赭石二兩
      • 萎仁二兩
      • 蘇子六錢
      • +- [go] 蕩胸湯
        •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28-6.html
          • 寒溫結胸

            • 其證
              • 胸膈痰飲,與外感之邪互相凝結
              • 上塞咽喉
              • 下滯胃口
              • 呼吸不利
              • 滿悶短氣
              • 飲水不能下行,或轉吐出

            兼治疫證結胸

          • 萎仁 二兩,新炒者搗
          • 生赭石 二兩,研細
          • 蘇子 六錢,炒搗
          • 芒硝 四錢,冲服
          • 用法
            • 用水四盅,煎取清汁兩盅,先溫服一盅
            • 結開,大便通行,停後服
            • 若其胸中結猶未開,過兩點鐘,再溫服一盅
            • 若胸中之結已開,而大便猶未通下,且不覺轉矢氣者,仍可溫服半盅
          • 傷寒下早成結胸

            至溫病未經下者,亦可成結胸

            至疫病自口鼻傳入,遇素有痰飲者,

            其疹癘之氣,與上焦痰飲,相互膠漆,亦成結胸。

            《傷寒論》陷胸湯,丸三方,

            皆可隨證之輕重高下借用。

            • 特是大陷胸湯,丸中皆有甘遂

              世俗醫者,恆望而生畏。

              而小陷胸湯,性雖平和,

              又有吳又可瘟疫忌用黃連之說存於胸中,

              遂亦不肯輕用

              及遇此等證,

              而漫用開痰,破氣,利濕之品,

              若橘紅,莱菔,蒼術,白芥,茯苓,濃樸諸藥,匯集成方,

              以為較陷胸湯,丸穩,

              而且病家服之,以為藥性和平,坦然無疑。

              • 不知破其氣而氣愈下陷,

                利其濕而痰愈粘稠。

                如此用藥,真令人長太息者也。

              愚不得已,將治結胸諸成方變通薈萃之,

              於大陷胸湯中取用芒硝,

              於小陷胸湯中取用萎實,

              又於治心下痞硬之旋复代赭湯中取用赭石,

              而复加蘇子以為下行之向導,

              • 可以待大陷胸湯,丸服之

                亦可代小陷胸湯

                非慾與《傷寒論》諸方爭勝也,亦略以流俗之用雲尔

      • 代之以大陷胸湯丸,屢試皆能奏效

    若其結在胃口,心下滿悶,按之作疼着,

    • 系小陷胸湯證
    • 又可將方中分量減半以代小陷胸湯,其功效較小陷胸湯尤捷
    • 自擬此方以來,救多人矣

    至寒溫之證已傳陽明之府,卻無大熱

      • 上焦痰涎壅滯

        下焦大便不通者

    • 亦可投以此方(分量亦宜斟酌少用)
      • 上清其痰
      • 下通其便
      • 誠一舉兩得之方也

    至寒溫之證,不至結胸及心下滿悶,唯逆氣挟胃熱上冲

    • 不能飲食,不能受藥者
    • 宜赭石與清熱之藥并用
    • 案十七
        • 曾治奉天大東關安家靴鋪安顯之夫人
        • 年四十餘,臨產雙生,
        • 異常勞頓,噁心嘔吐,數日不能飲食
        • 服藥亦恆嘔吐
        • 精神昏憤,形勢垂危
        • 群醫辭不治
        • 延愚診視,其脈洪實,面有火色,舌苔黃厚
      • 分析
        • 知系產後溫病,其嘔吐若是者,陽明府熱已實,胃氣因熱而上逆也
        • 遂俾用
          • 玄參兩半
          • 赭石一兩
          • 同煎服
        • 一劑即熱退嘔止,可以受食
        • 繼用
          • 玄參
          • 白芍
          • 連翹
          • 以清其餘熱,病遂痊癒
        • 至放膽用玄參而無所顧忌者,以玄參原宜與產乳,《本經》有明文也
      • [popexizhianalysis]
        • 方一:玄參+赭石 -直接君臣泄心,反侮土,當前是溫熱嘔吐,這個應該都可以
        • 方二:玄參+白芍+連翹,這個是小補腎,看來是溫熱過,壽甫分析是先泄問題來源,再補本臟吧?!popexizhi猜啊
        • 玄參產乳,首次聞之

    下有實寒,上有浮熱之症,

    • 欲用溫熱之藥以祛其寒,上焦恆格拒不受
    • 唯佐以赭石,使之赭石,使之速與下行,直達病所,上焦之浮熱轉能因之下降
    • 案十八
        • 曾治鄰村星馬村劉某,

          因房事後恣食生冷,忽然少腹抽疼,腎衰緊縮,大便不通,上焦兼有煩熱

          醫者投以大黃附子細辛湯

          • 上焦燥熱益甚
          • 兩脅疼脹
          • 結便囊缩
          • 腹痛如故

          病家甚覺惶恐,求為診視

          • 其脈弦而沉,兩尺之沉尤甚
      • 分析
        • 先用
          • 醋炒蔥白熨其臍及臍下
          • 腹中作響,大有開通之意,囊缩腹痛亦見愈,便仍未通
        • 遂用
          • 赭石二兩

            烏附子五錢

            當歸一兩

            蘇子一兩

            煎湯飲下,即覺藥力下行,

            過兩句鐘煎渣飲之,有頃降下結糞若干,諸病皆癒

      • [popexizhianalysis]
        • 1)醋炒蔥白外敷,這個是補木?君蔥白反佐醋?

          也或者是補水,虛則補木?君是醋?

          感覺是補木-這個要看量了,推斷是因為生冷引發的抽搐,肚臍為下焦,外用驅寒吧?!

          2)服用的方子,小泄土,水赭石,木當歸/蘇子/烏附子,這個通便不是應該補肺金,也可以泄土,這裡不是有外邪,寫法吧?!如何把握區別,再想

    膈食之症,千古難治之症也。

    • <傷寒論>有懸覆花代赭石湯,

      • 原治傷寒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周揚俊,喻嘉言皆謂治膈症甚效

      然<本經>謂懸覆花味咸,若真好懸覆花實咸而兼有辛味(敝邑武帝台汙所產懸覆花咸而辛)

      • [go]武帝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6%E5%B8%9D%E5%8F%B0
      • 今藥坊間所買旋复花皆甚苦,實不堪用

      是以愚治膈症,恆用其方去旋复花,將赭石加重,

      • 其冲氣上冲過甚,兼大便甚乾結者,

        • 赭石恆用至兩許

          再加當歸,柿霜,天冬諸藥以潤燥生津

          且更臨時制宜,隨證加減

          治愈者不勝錄

      • 蓋此症因胃氣衰弱,不能撑懸賁門
      • 下焦冲氣又挟痰涎上冲,以杜塞之
      • 是以不受飲食
        • 故以人參以壯胃氣,氣壯自能撑懸賁門,使之寬展
        • 赭石以降冲氣,冲降自挟痰涎下行,不慮杜塞
        • 此方之所以效也
      • 若藥房間偶有咸而且辛之旋复花,亦可斟酌加入
        • 然加旋复花又須減少赭石也
      • 此證有因賁門腫脹,內有瘀血致賁門窄小者,宜於方中加蘇木,腐蟲(俗名土鱉),各二錢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中药亲试记-赭石VI

 無論吐衄之症,種種病因不同,疏方皆以赭石為主,而隨證制宜,佐相當之藥品,吐衄未有不愈者

  • 案十六
      • 近治奉天商埠警察局長張厚生,
      • 年近四旬,陡然鼻中衄血甚劇
      • 脈象關前洪滑,兩尺不認重按
        • 知系上盛下虛之症
      • 自言

        • 頭目恆不清爽

          每誰醒舌乾無精

          大便甚燥,數日一行

    • 分析
      • 方一
        • 為疏方
          • 赭石一兩
          • 生地黃一兩
          • 生山藥一兩
          • 當歸五錢
          • 白芍五錢
          • 生龍骨五錢
          • 生牡蠣五錢
          • 懷牛膝五錢
        • 煎湯送服
          • 旱三七細末二錢
            • 凡用生地治吐衄者,皆宜佐以三七,血止後不至淤血留於經絡
          • 一劑血頓止
      • 方二
        • 後將
          • 生地減去四錢
            • 熟地五錢

              枸杞五錢

        • 連服數劑,脈象平和
    • [popexizhianalysis]
      • 原方是标准的大补水吧?!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中药亲试记-赭石V

 參赭並用,不但能納氣歸原也,設如逆氣上幹,填塞胸臆,或兼嘔吐,其症之上盛下虛者,皆可參,赭並用以治之。

  • 案十四
      • 友人毛仙閣治一婦人,胸次鬱堵,飲食至胃不能下行,

        時作嘔吐

        其脈浮而不任重按

    • 分析
      • 仙閣用
        • 赭石細末六錢
        • 濃煎人參湯
        • 送下
        • 須臾腹中如爆竹之聲,胸次,胃中俱覺通豁,
        • 從此飲食如常,傳為異事
    • [popexizhianalysis]
      • 這個就是奇聞異說吧?!:)可以做劇本了
  • 案十五
      • 又友人高夷清曾治一人,
        • 上焦滿悶
        • 不能飲食
        • 常覺有物窒塞
        • 醫用大黃,委實陷胸中之品,十餘劑
          • 轉覺胸中積滿,上至咽喉
          • 飲水一口即溢出
    • 分析
      • 夷青用
        • 赭石二錢
        • 人參六錢
        • 俾煎服,
          • 頓覺窒塞之物降至下焦
      • 又加
        • 當歸
        • 肉苁蓉
        • 再服一劑
          • 降下淤滯之物若干,病若失
    • [popexizhianalysis]

《 內經》謂:

  • 陽明厥逆

    • 喘咳

      身熱

      善驚

      衄,嘔血

      [popexizhianalysis] 足陽明胃,這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都是胃氣逆而引起的?吃太多?堵了?

      哈哈哈,我才對了,就是胃氣不降,贊自己一下,繼續努力啊!:)

    黃坤載衍《內經》之旨,謂

    • 血之失與便溺者,太陰不升也

      • [popexizhianalysis]這個是腎氣不升吧?!

      亡於吐衄者,陽明之不降也

      是語深明《內經》者也

    蓋陽明胃氣

    • 以息息下降為順
    • 時或不將,必壅滯轉而上逆
    • 上逆之機,血即隨之上升而吐衄作矣
    • 治吐衄之症,當以降胃氣為主
      • 而降胃氣之藥,實以赭石為最效

    然胃氣所以不降者

    • 有因熱者
      • 宜將之以赭石
      • 而以萎仁,白芍諸藥佐之
        • [popexizhianalysis]

          萎仁,甘,微苦,寒;

          白芍,酸;

          这些对热症取,但归经如何分析呢?

          自己的分析是土金水,补金?!

    • 其熱而兼虛者
      • 可兼佐以人參
        • [popexizhianalysis] 之前的例子一直是这个吧
    • 有因涼者,
      • 宜降以赭石

        而佐以乾薑,白芍諸藥佐之(因涼猶用白芍者,防乾薑之熱侵肝膽也,然吐衄之症,猶豫胃氣涼而不降者甚少)

        [popexizhianalysis]

        這裡的白芍是乾薑的佐,防止多入肝膽,看來乾薑火性了得啊

    • 其涼而兼虛者
      • 可佐以白朮

        [popexizhianalysis]

        這裡的為什麼是白朮,人參不是也熱嗎?

        不如白朮嗎?好奇怪啊

    • 有因下焦虛損,冲氣不攝,上沖,胃氣不降者
      • 宜降亦赭石

        +- 而以生山藥,生芡實諸藥佐之

        • [popexizhianalysis]

          生山藥: 甘,平(這裡《臟腑用藥法要》中為土中木,pope只知道其入肺經,就記成了澀,不過自己吃時,也有澀的感覺)

          生芡實:甘,澀,平

          這裡

            -(可能一) 如果是取甘+赭石 就是 甘+ 苦 (5+1)為,平為佐,合方為泄 補水吧?!

           - (可能二)如果是取澀 + 赭石 就是 (4+1) 為洩心火!

           這裡的病機是下焦虛損,而引起的不攝冲氣,虛-一定先補吧?!那是取(可能一)

          這裡用澀平,是順便收斂氣一下嗎?

        [popexizhianalysis]

        這裡的冲氣是?

        go了一下如下:

        1.陰陽兩氣互相激盪,互相沖劑而得來的中和之氣

        2.五行之氣相冲克而互無‘冲氣’

        這裡自己推理是第一種,但是這個下焦中不能攝的冲氣,是哪種陰陽之冲要攝呢?

    • 有因胃氣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症久不愈者
      • 宜降以赭石,而以龍骨,牡蠣,三七諸藥佐之(諸方所治之案,皆詳與三期二卷)

        [popexizhianalysis]

        龍骨;澀,平;(總是記不住:))

        牡蠣:咸,平;

        三七:甘,微苦,溫

        這些+赭石正好是小補水的方向

2020年8月27日星期四

中药亲试记-赭石解V

 人參可以救氣氛之脫,

  • 至氣愈上脫者,但用人參轉有助氣上升之弊

    必與赭石並用,方能引氣歸原,更能引人參補益之力下行,直至湧泉

    附案

    • 案十三
        • 友人毛仙閣次男媳
          • 勞心之後,兼以傷心,忽喘逆大作,迫促異常
        • 仙閣知醫,自治以補元氣之藥,覺胸中窒礙 不能容受
        • 投他醫以為外感,投以小青龍湯,喘益甚
        • 延愚診視
          • 其脈浮而微數,按之即無,
      • 分析
        • 知為陰陽兩虛之症,
          • 蓋陽虛則陽氣不能自攝
          • 陰虛而肝腎不能娜氣,故其喘若是之劇也
        • 遂用
          • 赭石六錢
          • 龍骨六錢
          • 牡蠣六錢
          • 茱萸肉六錢
          • 野台參四錢
          • 白芍四錢
          • 山藥五錢
          • 芡實五錢
          • 蘇子二錢
            • 炒熟
        • +- 参赭鎮氣湯
          • [go]
            •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7-1.html
            • 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獎脫之勢。
            • 亦治腎虛不攝,冲氣上幹,致胃氣不降作滿悶
            • 生赭石壓力最勝,能鎮胃氣冲氣上逆
              • 開胸膈
              • 坠痰涎
              • 止嘔吐
              • 通燥結
              • 用之得當,誠有捷效
            • 虛者可與人參同用
              • 仲景懸复代赭湯,赭石與人參並用
                • 治“傷寒發汗,若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
              • 參,赭鎮氣湯中人參,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將脫之元氣,以鎮安奠定之
                • 亦懸复代赭石湯之義也
              • 婦人,年二十因與其夫反目,怒吞鴉片,已經救愈,忽發喘逆,迫促異常
                • 須臾又呼吸頓停,氣息全無
                • 約十餘呼吸之頃,手足亂動,似有蓄機之勢,而喘复如故。
                • 若是循環不已,勢近垂危,延醫數人,皆不知為何病
              • 後愚診視其脈
                • 左關鉉硬,右寸無力
                • 精思良久,恍然悟曰
                  • 此必怒激肝膽之火,上冲胃氣

                    夫胃氣本下行者也,因肝膽之火冲之,轉而上逆,

                    • 並迫肺氣亦上逆,此喘逆迫促所由來也

                    逆氣上幹,填塞胸膈,排擠胸中大氣,使之下陷

                    夫肺懸胸中,須臾無大氣包舉之,即須臾不能呼吸

                    • 此呼吸頓停所由來也(此理參考觀升陷湯後跋語方明)

                    迨大氣蓄機而通,仍上達胸膈,鼓動肺臟,使得呼吸,逆氣遂仍得施其擊撞,此又病勢之所以循環也。

                • <神農本草經>載,桂枝主上氣咳逆,節氣,喉痺,吐吸(吸不歸根即吐出),
                  • 其能降逆氣可知
                  • 其性溫而條達,能降逆氣
                  • 又能升大氣可知
                • 遂單用桂枝尖三錢,煎湯飲下,須臾氣息調和如常。
                  • 夫以桂枝一物之微,而升陷降逆,兩擅其功,以挽回人命與頃刻

                    成天之生斯使獨也

                    然非親自經驗者,又孰信其神妙如是哉

                    [popexizhi] 本来看桂是 补木的,单一的认为补木是单纯的升肝气,现在看来可升陷降逆,这不是星辰老师说的双向调节吗?那就是叫醒神了,推理一把,桂是叫醒木神了?! 好奇怪,我还真应该找点儿桂枝试试去

                • 繼用參赭鎮氣湯,去山藥,蘇子,加桂枝尖三錢,知母四錢,連服數劑,病不再發。
              • 此喘症之特異者,故附記與此
        • +- 服後,未及覆杯,病人曰:"吾有命矣"
          • 詢之,曰:“從前呼吸惟在喉間,今則轉落丹田亦”
        • 果一劑病愈強半,又服數劑痊癒
        • 後用此方治內傷之喘,癒者不勝記
      • [popexizhianalysis]

中药亲试记-赭石解IV

 案十二

    症

        瀋陽蘇惠堂年三十許,勞嗽二年不愈

            動作則喘,飲食減少

            更醫數十人,服藥數百劑,分毫無效,贏弱轉甚

        其姊夫李生在京師見<醫學衷中參西錄>,大加賞異,急郵函俾,其來院診治

            [popexizhi]這要什麼福報和機緣才能遇上啊,:)

        其脉数六至,虽细弱仍有根柢,知其可治,

        自言上焦恆覺發熱

        大便五六日一行,時或乾燥

    分析

    治

        方一

            投以醴泉飲,為其便遲而燥,

                赭石改用六錢,

                又加雞內金二錢

                    恐其病久臟腑經絡多淤滯也

                        [popexizhi: 首次見是徐說的用雞內金去臟腑之淤滯]

            數劑後,飯量增加,心中仍有熱時,大便已不燥,間日一行。

        方二

            遂去赭石二錢,加知母二錢,

            俾與夜間服湯藥後,用白蔗糖水送服阿司匹林四分瓦之一

                得微汗後,令與日間服之,

                不使出汗,數日不覺發熱,脈亦复常

            [popexizhi]

                这个是木+土,小泄土?!:) ,目的是是解除心中的热,那應該是實則瀉其子,泄用阿司匹林可以解釋,但還用白蔗糖反佐一下,是?補心嗎?虛則補母?

從出汗的控制看,應該是補心的

        方三

            唯咳嗽未能痊癒,

            又用

                幾阿蘇六分

                    [popexizhi]這個沒有概念,回頭查查去

                薄荷冰四分

                和以綠豆粉為丸

                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日兩次,湯藥仍照方服之

            五六日後,咳嗽亦愈,身體從此康健

    按

    [popexizhi analysis]

        從症勞嗽,大便五六日一行,或乾燥分析應該是有熱侵犯金(肺和大腸)了吧?!再加上上焦恆覺發熱

        但為什麼不是用石膏的白虎湯去熱,而是用醴泉飲呢? 


 查了一下,鎮逆白虎湯的筆記,有心下滿悶的要求,這裡沒有 


 從病理上分析兩者的區分是什麼呢? 


 醴泉飲的重點是虛症,各種勞熱之虛:肺虛/腎虛 ,目標是補虛症,取陳熱


2020年6月1日星期一

中藥親試記—赭石解I

赭石解

  • 代赭石

    • 色赤,性微涼,能生血兼能涼血

      而其質重墜

      又善鎮逆氣,降痰涎,止嘔吐,通燥結

      用之得當能建奇效

    其原質

    • 為鐵氧化合而成
    • 其結體雖堅而層層如鐵鏽(鐵鏽亦鐵氧化合)
    • 生研服之不傷腸胃,即服其稍粗之末亦與腸胃無損
    • 其生服則氧氣純全,大能養血。
      • 故《本經》謂其治赤沃漏下
      • 《月華》謂其治月經不止也
      • 若斷用之即無斯效
      • 煅之復以醋淬之,尤非所宜

    且性甚和平,

    • 雖降逆氣兒不傷正氣
    • 通燥結而毫無開破
    • 原無需乎煅也

    其性

    • 為薄片
    • 迭迭而成
    • 一面點點作凸形,一面點點做凹形
    • 方墈如藥

    附案

    • +- 案一
        • 鄰村遲某,年四十許,當上脘處發瘡,大如核桃
        • 破後調製三年不愈
        • 瘡口大如錢,內自潰爛,循胁漸至背後
        • 每日自背後排擠至創口流出膿水若干
        • 求治與愚,自言患此瘡後三年未嘗安枕
          • 強臥片刻,即覺有氣自下焦,上逆沖心
          • 愚曰:“此即子瘡之病根也。”
      • 分析
        • 盖氣上逆着乃沖氣之上冲,用赭石而以鄭之
        • 芡實乃斂之
        • 冲氣自安其宅也。
        • 俾用
          • 生芡實一兩煮濃汁
          • 送服生赭石細末五錢,
        • 遂可安臥
        • 又服數次,徹夜穩睡
        • 繼用三期四卷“活絡效靈丹”
          • 當歸五錢
          • 丹參五錢
          • 乳香五錢
          • 沒藥五錢
            • 生黃芪三錢
            • 生赭石三錢
          • 煎服
          • 日進一劑,半月痊癒
      • [popexizhianalysis]
        • +- [go]活絡效靈丹
          •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31-4.html
          • 治氣血凝滯
            • 癖  瘕
            • 心腹疼痛
            • 腿疼臂痛
            • 內外疮瘍
            • 一切臟腑積聚
            • 經絡湮淤
            • 當歸五錢
            • 丹參五錢
            • 生明乳香五錢
            • 生明沒藥五錢
            • 腿疼加牛膝
            • 臂疼加連翹
            • 白硬屬陰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偽可代以鹿角霜)
            • 瘡破後生肌不速者,加生黃,知母(但加黃恐失于熱),甘草
            • 臟腑內痈,加三七(研細冲服),牛蒡子
          • 上藥四位作湯服
            • 若為散,一劑分作四次服,溫酒送下
    • 案二
        • 鄰村林姓少年,與傷寒病瘥後,忽痰涎上壅,杜塞咽喉,几不能息
        • 其父知医,用手大指点其天突穴(宜指甲贴喉,指端着穴,向下用力,勿向內用力)
          • 息徽通
        • 急迎愚調製
      • 分析
        • 遂用香油二兩炖熱,調麝香一分灌之
          • 旋灌旋即流出痰涎若干
        • 遂用
          • 生赭石一兩
          • 人參六錢
          • 蘇子四錢
          • 煎湯
        • 徐徐飲下,痰涎頓開
      • [popexizhianalysis]
    • 案三
        • 天津楊柳青陸軍連長周良夫人,年三十許,連連嘔吐,

          五六日間芍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

          自覺下脘之處疼而且結

          凡藥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無味者須臾亦复吐出,醫者辭不治

          後愚珍視其脈有滑象,

          • 上盛下虛,疑其有妊

            詢之月信不見者五十日矣

            然結症不開,危在目前

      • 分析
        • <內經>謂
          • 有故無殒,亦無殞也
        • 遂單用赭石二兩,煎湯飲下,覺藥至結處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
        • 治二
          • 服用赭石四兩,又重罗出細末兩許,將餘三兩煎湯,調細末服下
          • 其結遂開,大便亦通
        • 自此安然無恙,至期方產
      • +-
        • 或問:
          • 赭石《別錄》謂其坠胎,今治妊婦竟用赭石如此之多,即幸而奏效,岂非行險之道乎?
        • 答曰
          • 愚生平治病,必熟籌其完全而後為疏方
          • 初不敢為孤注之一擲也。
          • 赭石質重,其重墜之力原能下有形滞物
            • 若胎至六七個月時,服之或有妨礙‘
            • 至受妊之初,因惡阻而成結證
              • 此時其胞室之中不不過血液凝結
              • 赭石毫無破血之弊
            • 且有治赤沃與下血不止之效,重用之奈何妨乎?
          • 況此症五六日間,勺飲不能下行,
            • 其氣機之上逆,
            • 氣化之壅滯,已至極點
            • 以赭石以降逆開壅,不過調臟腑之氣化,使之適得其平,
            • 又何至有他虞乎?
        • 或曰:
          • 赭石用於此症不止坠胎,其理昭然矣。
          • 至《本經》謂赭石治赤沃
          • <月華>謂其治下血不止
          • 不知重墜下行之藥,何以有此效乎?
        • 答曰:
          • 此理甚深
          • 欲明此理,當溯本窮源
          • 先知人身之元氣為何氣
            • 蓋凡名之曰氣,雖無形而有質
              • 若空氣扇之而成風
              • 拋物其中能阻物力之動轉是其質也
              • 人臟腑中之氣,大抵類斯
            • 惟元氣則不惟無形,而并無質
              • 若深究其果系何氣
                • 須已天地間之氣化征之
              • 夫天地間無論氦,氧,碳,電諸氣,皆有質
              • 獨磁氣無質,故諸氣皆可取而貯之,而磁氣不能貯也,
              • 諸氣皆可設法阻之(如電氣可阻以玻璃),而磁氣不能阻也(磁氣無論隔何物皆能吸鐵)
              • 是以北極臨地之中央,下蓄磁氣以維繫全球之氣化
              • 丹田為人之中央,內臟元氣以維系全身之氣化
            • 由是觀之,磁氣者即天地之元氣,
              • 而人身之元氣,亦即天地間之磁氣類也。
                • 其能與周身之血相系戀者
                • 因血中含有鐵鏽,猶之磁石吸鐵之理也
          • 赭石為鐵氧化合而成,服之能補益血中鐵銹
            • 而增長期2與元氣系戀之力
            • 所以能治赤沃及下血不止也。
      • [popexizhianalysis]
        • 這個讓pope很吃驚,我是不是應該吃點吸鐵石補充一下元氣?!:)或者帶一塊?!
    • 案四
        • 戊寅年秋,穆蔭喬君之夫人金女士患經漏,淋漓不止者三閱月
        • 延醫多人,百方調治,寒熱补澀均無效,然亦不加劇,並無痛苦
          • 治一
            • 於用壽師固冲湯,加重分量
              • [go] 固冲湯
                • http://yibian.hopto.org/fang/?fno=64
                • +-
                  • 白朮炒30g
                  • 生黃芪18g
                  • 龍骨煅,搗細24g
                  • 牡蠣煅,搗細24g
                  • 茱肉去淨核24g
                  • 生杭芍12g
                  • 海螵蛸搗細12g
                  • 茜草9g
                  • 棕櫚炭6g
                  • 五倍子1.5g
            • 服用數劑亦無效
          • 治二
            • 又以《金匱》地榆苦酒湯試之,終不應,技已窮矣
      • 分析
        • 忽憶壽師此說,乃以
          • 磁石細末八錢
          • 生赭石細末五錢
          • 加入滋補藥中
        • 一劑知,二劑已。
        • 是知藥能中病,真有立杆見影之妙
        • 蓋赭石既能補血中鐵質,以與人身元氣系相戀
        • 而磁石吸鐵能增加人身元氣之吸力,且色黑入腎,黑能止血
        • 赭石,磁石二者同用,實有相得益彰之妙
          • 藥雖平易,而中含科學原理深矣
          • 中醫之理實包括西醫,特患人不精心以求之耳(受業張方與謹註)
            • [popexizhi]這個謹注的位置很奇怪,自己現在看的版本看不出是寫的哪裡
      • [popexizhianalysis]
        • 來感慨一下,吸鐵石這麼厲害,是元氣啊?看來平時用鐵鍋做飯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