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赭並用,不但能納氣歸原也,設如逆氣上幹,填塞胸臆,或兼嘔吐,其症之上盛下虛者,皆可參,赭並用以治之。
- 案十四
- 症
友人毛仙閣治一婦人,胸次鬱堵,飲食至胃不能下行,
時作嘔吐
其脈浮而不任重按
- 分析
- 治
- 仙閣用
- 赭石細末六錢
- 濃煎人參湯
- 送下
- 須臾腹中如爆竹之聲,胸次,胃中俱覺通豁,
- 從此飲食如常,傳為異事
- 仙閣用
- 按
- [popexizhianalysis]
- 這個就是奇聞異說吧?!:)可以做劇本了
- 症
- 案十五
- 症
- 又友人高夷清曾治一人,
- 上焦滿悶
- 不能飲食
- 常覺有物窒塞
- 醫用大黃,委實陷胸中之品,十餘劑
- 轉覺胸中積滿,上至咽喉
- 飲水一口即溢出
- 又友人高夷清曾治一人,
- 分析
- 治
- 夷青用
- 赭石二錢
- 人參六錢
- 俾煎服,
- 頓覺窒塞之物降至下焦
- 又加
- 當歸
- 肉苁蓉
- 再服一劑
- 降下淤滯之物若干,病若失
- 夷青用
- 按
- [popexizhianalysis]
- 症
《 內經》謂:
陽明厥逆
喘咳
身熱
善驚
衄,嘔血
[popexizhianalysis] 足陽明胃,這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都是胃氣逆而引起的?吃太多?堵了?
哈哈哈,我才對了,就是胃氣不降,贊自己一下,繼續努力啊!:)
黃坤載衍《內經》之旨,謂
血之失與便溺者,太陰不升也
- [popexizhianalysis]這個是腎氣不升吧?!
亡於吐衄者,陽明之不降也
是語深明《內經》者也
蓋陽明胃氣
- 以息息下降為順
- 時或不將,必壅滯轉而上逆
- 上逆之機,血即隨之上升而吐衄作矣
- 治吐衄之症,當以降胃氣為主
- 而降胃氣之藥,實以赭石為最效
然胃氣所以不降者
- 有因熱者
- 宜將之以赭石
- 而以萎仁,白芍諸藥佐之
[popexizhianalysis]
萎仁,甘,微苦,寒;
白芍,酸;
这些对热症取,但归经如何分析呢?
自己的分析是土金水,补金?!
- 其熱而兼虛者
- 可兼佐以人參
- [popexizhianalysis] 之前的例子一直是这个吧
- 可兼佐以人參
- 有因涼者,
宜降以赭石
而佐以乾薑,白芍諸藥佐之(因涼猶用白芍者,防乾薑之熱侵肝膽也,然吐衄之症,猶豫胃氣涼而不降者甚少)
[popexizhianalysis]
這裡的白芍是乾薑的佐,防止多入肝膽,看來乾薑火性了得啊
- 其涼而兼虛者
可佐以白朮
[popexizhianalysis]
這裡的為什麼是白朮,人參不是也熱嗎?
不如白朮嗎?好奇怪啊
- 有因下焦虛損,冲氣不攝,上沖,胃氣不降者
宜降亦赭石
+- 而以生山藥,生芡實諸藥佐之
[popexizhianalysis]
生山藥: 甘,平(這裡《臟腑用藥法要》中為土中木,pope只知道其入肺經,就記成了澀,不過自己吃時,也有澀的感覺)
生芡實:甘,澀,平
這裡
-(可能一) 如果是取甘+赭石 就是 甘+ 苦 (5+1)為,平為佐,合方為泄 補水吧?!
- (可能二)如果是取澀 + 赭石 就是 (4+1) 為洩心火!
這裡的病機是下焦虛損,而引起的不攝冲氣,虛-一定先補吧?!那是取(可能一)
這裡用澀平,是順便收斂氣一下嗎?
[popexizhianalysis]
這裡的冲氣是?
go了一下如下:
1.陰陽兩氣互相激盪,互相沖劑而得來的中和之氣
2.五行之氣相冲克而互無‘冲氣’
這裡自己推理是第一種,但是這個下焦中不能攝的冲氣,是哪種陰陽之冲要攝呢?
- 有因胃氣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症久不愈者
宜降以赭石,而以龍骨,牡蠣,三七諸藥佐之(諸方所治之案,皆詳與三期二卷)
[popexizhianalysis]
龍骨;澀,平;(總是記不住:))
牡蠣:咸,平;
三七:甘,微苦,溫
這些+赭石正好是小補水的方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