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tool

2019年9月5日星期四

中药亲试记-黄芪解-玉液汤



玉液汤
    [next]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23-1.html
    方下注释:
        治消渴. 消渴,即西医所谓糖尿病,忌食甜食。
    方
        生山药 一两
        生黄芪 五钱
        知母 六钱
        生鸡内金 二钱,捣细
        葛根 钱半
        五味子 三钱
        天花粉 三钱
    [popexizhi analysis] 小补土汤,但是五味子是做什么?

 是不是应该再看看“脏腑用药法药”?每次都有分析不出去处的药,

 而寿甫给的解释又不是从性味上走的?!

 考虑分析一下。
    按
        消渴之症,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者也。
        方按
            方中以黄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
            而又佐以山药,知母,花粉以滋真阴;使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
            用鸡内金者,因此症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
            用五味者,取其酸收之性,大能封固肾关,不使水饮急于下趋也。
        方书消症
            分上消,中消,下消。
            谓上消口干舌燥,饮水不能解渴。
                系心移热于肺,或肺金本体自热不能生水
                当用人参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乃《伤寒论》治外感之热,传入阳明胃腹,以致作渴之方
                    方书谓上消者宜用之,此借用也。
                    愚曾试验多次,然必胃腑兼有实热者,用之方的。
            中消多食犹饥,系脾胃蕴有实热,当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中消用调胃承气汤,此须细为斟酌,
                    若其右部之脉滑而且实,用之犹可,
                    若其人饮食甚勤,一时不食,即心中怔忡,且脉象微弱者,

         - 系胸中大气下陷,中气亦随之下陷,

                宜用升补气分之药,

                 而佐以收敛之品与健补脾胃之品。
                        拙拟升陷汤后有治验之案可参观。
                        若误用承气下之,则危不旋踵
            下消谓饮一斗溲亦一斗,系相火虚衰,肾关不固,宜用八味肾气丸。
                PS:相火是

 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至下消用八味肾气丸,其方《金匮》治男子消渴, 饮一斗溲亦一斗。
                愚尝试验其方,不惟治男子甚效,即治女子亦甚效。
                    曾治一室女得此症,用八味丸变作汤剂,

          -  按后世法,地黄用熟地,桂用肉桂,丸中用几两改成几钱,惟茯苓,泽泻各用一钱,两剂而愈。
                    后又治一少妇得此症,投以原方不效,

          - 改遵古法,地黄用干地黄(即今生地),桂用桂枝,分量一如前方,四剂而愈。
                    此中有宜古宜今之不同者,因其症之凉热,与其资禀之虚实不同耳。
            按
                消渴证
                    若其肺体有热,当治以清热润肺之品。
                    若因心火热而铄肺者,更当用清心之药。
                    若肺体非热,因腹中气化不升,轻气即不能上达于肺,与吸进之养气相合而生水者,当用升补之药,补其气化,而导之上升
                        此拙拟玉液汤之义也。
                    然消渴之证,恒有因脾胃湿寒,真火衰弱者,

                  此肾气丸所以用桂,附。

                  而后世治消渴,亦用干姜,白术者。
                        尝治一少年,咽喉常常发干,饮水连连,不能解渴。

 诊其脉微弱迟濡, 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桂枝尖,一剂而渴止亦。
                        又有湿热郁于中焦作渴者,苍柏二妙散,丹溪越鞠丸,皆可酌用。
    病案
        邑人某,年二十余,贸易津门,得消渴证。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十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

 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即小便,须臾数次。投以玉液汤,加野台参四钱,数剂渴见止,而小便仍数,又加萸肉五钱,连服十剂而愈。

 [popexizhi analysis]

 按症状分析这里是下焦的消渴症(旋饮水旋即小便)吧?!

 “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即小便”,但这里写的是用 玉液汤,哦,不对,应该先看脉,这个是“脉甚微弱”,大气下陷,中气也下陷的。???

 “”

 [next] 再详细想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