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升补之力,尤善治流产崩带
案例一
症
县治西傅家庄王耀南夫人,初次受妊,五月滑下两次;
受妊至六七月时,觉下坠见血。
时正为其姑治病,其家人仓促求为治疗。
推理
治
急投以
生黄芪 二两
甘,温
生地黄二两
甘,苦,寒
白术一两
苦,甘,温
净萸肉一两
酸,温
煅龙骨一两
甘,涩,平
煅牡蛎一两
咸,微寒
煎汤一大碗顿服之,胎气遂安
又将药减半,再服一剂以善其后
至期举一男,强壮无恙
[popexizhi analysis]
如果这样分析:
君臣: 生地黄,白术 (苦,甘)
佐: 生黄芪(甘)+ 煅龙骨(涩,甘-用其甘)
使: 煅牡蛎 (咸)
-担心补过了肾,泄其子: 净萸肉(酸),煅龙骨(涩,甘-用其涩)
这样就是小补肾汤,但是担心补水过了,就又泄一下子【这里是因为酸涩本是补母泄子,但是没有补子,所以目的是泄不是补】
mark一下,之后看寿甫的分析
案例二
症
沈阳县朱公之哲际生,愚之门生也。黎明时来院抠门,言其夫人因行经下血不止,
精神昏愤
气息若无
急往诊视
六脉不全
仿佛微动
推理
治
急用
生黄芪一两
野台参一两
净萸肉一两
煅龙骨八钱
煅牡蛎八钱
煎汤灌下,血止强半,精神见复
过数点钟将药剂减半,又加
生怀山药一两
煎服痊愈
[popexizhianalysis]
两个方分析看来都是补土,大补脾胃汤
君臣: 生黄芪,野台参
佐:无
使:无
虚补母:煅牡蛎(防止补过+补子:煅龙骨,净萸肉)
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用佐使?是太虚了不用了吗?
病例三
症
同庄刘氏妇,四十许,骤然下血甚剧,
半日之间气息奄奄不省人事。
求为诊治,时愚他出,小儿荫潮往视之
其左脉三部皆不见
右寸微见,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数。
观其形状,呼吸不能外出,知其胸中大气下陷也。
治
急用
生黄芪一两
大火煎数沸灌之
迟须臾再诊其脉六部皆出,微细异常,血仍未止。
投以固冲汤原方
将方中黄芪改用一两,一剂痊愈
Ps:
固冲汤
白术 一两炒
生黄芪 六钱
改一两
龙骨 八钱,捣细
牡蛎 八钱,捣细
净萸肉, 八钱,去净核
生杭芍, 四钱
海螵蛸, 四钱,捣细
乌贼骨
棕边炭, 二钱
五倍子, 五分,轧细药汁送服
补
脉象热者加大生地一两
凉者加乌附子二钱
大怒之后,因肝气冲激血崩者,加柴胡二钱
若服两剂不愈,去棕边炭,加真阿胶五钱,另炖同服
服药觉热者宜酌加生地
推理
从前之方,龙骨,牡蛎皆生用,其理已详于理冲丸下。
此方独用者, 因之,则收涩之力较大,欲借之以收一时之功也。
[popexizhianalysis]
此方分析还是大补脾胃汤
君臣:生黄芪,白术(用其甘)
佐: 无
使: 白术(用其苦)
虚补母:
牡蛎(防止补过+补子: 龙骨,净萸肉,生杭芍)
海螵蛸【咸,涩】
寿甫这里只给了牡蛎和龙骨不生用的原因是,此用收涩之力较大。此方后注解中特殊说明了治疗血崩,收涩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吧?!
病例四
症
邑北境大仁村刘氏妇,年二十余,身体赢弱,
心中常觉寒凉
下白带甚剧
屡治不效,脉甚细弱,左部尤甚。
治
投以
生黄芪八钱
生牡蛎八钱
干姜四钱
白术四钱
当归四钱
甘草二钱
数剂痊愈
推理
盖此症
因肝气太虚,肝中所寄之相火亦虚
[popexizhi analysis]
这里的相火应该说的是足少阳胆吧?
少阳相火,而寿甫有辨 ‘内经’ 中不提手足的 六经 即是足,
所以推断 这里的少阳不是手少阳三焦,而是足少阳胆
因而气化下陷
湿寒下注而为白带
故
重用黄芪以补肝
干姜以助相火
白术扶土以胜湿
牡蛎收敛以固下
更加已当归之温情,与黄芪并用,则气血双补,其不至有收涩太过之弊(在下者引而竭之)
[popexizhi analysis]
当归为 甘 ,辛 ,温
说的与黄芪 气血双补,可做使药;
而不至收涩太过,应该说的是牡蛎?但是牡蛎是咸,这个辛,甘对咸 是虚补母的方向,为什么会是防止“收敛太过”呢?
这个不应该说酸的吗?
甘草之甘缓,与干姜并用,则热力绵长,又不至有过热僭上之患
[popexizhi analysis]
甘草,干姜 这是 甘+辛 并用,小泄土。
”热力绵长,不至有过僭上之患“
所以服之有捷效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