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 病例中"以苏子降气汤,兼散风清火之品,数剂,病益进"的所解之药。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27-3.html
3.寒解汤
治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黄,其脉洪滑。或头犹觉疼,周身犹有拘束之意者。
生石膏(一两,捣细) 知母(八钱) 连翘(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五分,去足土)
或问∶此汤为发表之剂,而重用石膏、知母,微用连翘、蝉蜕,何以能得汗?
答曰,用此方者,特恐其诊脉不真,审证不确耳。果如方下所注脉证,服之复杯可汗,勿庸虑此方之不效也。
盖脉洪滑而渴,阳明府热已实,原是白虎汤证。[popexizhi:这也是用生石膏和知母的原因吧?!]
特因头或微疼,外表犹似拘束,是犹有一分太阳流连未去。[popexizhi:什么是“一分太阳流连未去”??]
故方中重用石膏、知母以清胃府之热;【popexizhi:看来可以把生石膏+知母的方做清胃热的必备解答之一了:)】
而复少用连翘、蝉蜕之善达表者,引胃中化而欲散之热,仍还太阳作汗而解。【popexizhi:这个就是传说的“一分太阳流连未去”,用连翘、蝉蜕使其达表,散其热吧?!,足太阳膀胱-,这里说的太阳做汗,说的的膀胱的发汗方式吗?!】
斯乃调剂阴阳,听其自汗,非强发其汗也。[popexizhi:是助太阳以力,不是用药引导,好赞的配比和出发点]
况石膏性凉(《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即凉也)味微辛,有实热者,单服之即能汗乎?【popexizhi:寿甫的意思是生石膏之性,是自己出不来汗的啊?!!】
曾治一少年,孟夏长途劳役,得温病,医治半月不效。后愚诊视,其两目清白,竟无所见,两手循衣摸床,乱动不休, 语不省人事。其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每日仍溏便一两次。脉浮数,右寸之浮尤甚,两尺按之即无。因此证目清白无见者,肾阴将竭也。手循衣摸床者,肝风已动也【popexizhi:这个好奇怪,一个动作为什么也是病症还和肝风有关???】。病势之危,已至极点。幸喜脉浮,为病还太阳。【popexizhi:浮脉是太阳病,是一定吗?!】右寸浮尤甚,为将汗之势。
其所以将汗而不汗者,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
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
此证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能应[popexizhi:雨为阳升而阴应:)],
汗何由作?当用大润之剂,峻补真阴,济阴以应其阳,必能自汗。遂用熟地、玄参、阿胶、枸杞之类,约重六七两,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日连进二剂,即日大汗而愈。
审是,则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汗也。【popexizhi: 这也是法无定法,但通晓原理,知道病机就可自然知道步骤了,这个不正是性能分析中讲到的知道模型后,才能分析性能瓶颈吗?!嘻嘻,本来都是同理不同对象的事,只是这个模型的建立和当前状态的测量都是要学习和实践的啊!:) 是不是可以感慨trace,bcc工具和诊脉,望问之术是一个等级上的了:),我只是妄图解释自己看中医和定位瓶颈分析是做相同之事,不要太理解我,抽风中而已:)】
按∶寒温之证,原忌用粘腻滋阴、甘寒清火,以其能留邪也。而用以为发汗之助,则转能逐邪外出,是药在人用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