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tool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心理学原理>阅读笔记:心理学范围中 威廉·詹姆斯与贝恩教授的 “习惯”更改手册

原书来源:http://book.douban.com/review/5742733/


 P121-P124 
  詹姆斯 在这里全文引用了贝恩教授的 “道德手册”一章中更改习惯的两个座右铭 ,并且在最后自己还加入了第三条。大致概括如下: 
  第一条:从新习惯获取和旧习惯摒弃时,我们开始时要有一种尽可能强硬的态度和明确的主动性,勤勉的将自己置身于能够激励新习惯的条件之中; 
  第二条:除非新习惯已经安全的植入你的生活当中,否则决不能容忍意外情况的发生。每一次错误就像丢掉一个正在仔细缠绕的线团;一次所放松的线,比缠绕好几次才能缠绕上的线还要多。连续的训练是使神经系统准确无误地正确行动的重要手段。 
   
  第三(P123 詹姆斯 补充的) 
  抓住每一个最初可能的机会来为你所下的每一个决心做出行动,并且依从在你渴望获得习惯的道路上所体会到的每一次情绪激动而行动。不是在它们形成时刻,而是在产生运动结果的时刻,决心和渴望才将新的“设置结果”传递给大脑。 
   
  ------------------------------------------------------------------- 
  【popexizhi: 
  unu: 
  自己一直在思考培养习惯的方式,是从开始就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原文中威廉·詹姆斯引用贝恩的内容也提到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个范围,原文例子说的是戒烟和鸦片,改变睡眠时间的过程要一步到位的使用第二条,想来对于解除和修改的过程应该是推荐一步到位了。这个可以借鉴思考一下;对于学习语言,某个技能的习惯的养成是否就是用循序渐进好一点儿呢?到这里pope发现习惯的定义是一个复合内容,是应该分类处理不同的习惯内容才好说用什么方法。这些不同的内容在生理上的原理想来也是很大差距的,不能一概而论的。yes,ok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再总结。 
  du: 
  原文中威廉·詹姆斯加的第三点 pope一直feel是 贝恩的第一点的扩展,但是在刚次摘录上文的过程,发现也不是,这里的侧重是激情的使用对习惯的形成,而贝恩的第一点的侧重是一直沉浸在这个新环境中,不是情绪主导的内容而是一直浸泡的概念,想到pope前一阶段对自己生上激情的担心,看来是多心了:) 
  tri: 
  P123-124 中eg后的补救方式中说的“这之后也不要以某种积极的方式表达他们”,可后文给的方式明明是很积极的行动啊!是翻译问题吗?不知道,但看上下文还是不太通顺啊!这个要等到看原文了:) 
   
  】 

PS:后记
1.自己的thinking blog的频率是否和自己的 智力的生理曲线有关呢,虽然这个曲线现在还是前科学的范畴(参见:http://zh.wikipedia.org/zh-hk/%E7%94%9F%E7%90%86%E8%8A%82%E5%BE%8B).可以留意一下[lab]
2.“习惯”的形成过程中精力和情绪的投入是否对个体的意义,才是AI设计中忽略的,在情感运算的模型设计时可以考虑,这个习得的过程的模拟与情感值的存储和换算。[thinking]
3.乐死我了,P124-125 中说
戒酒中的范温克尔 在每一次新的放弃之后都为自己找借口说:“这次不算!哈!”他可以这次不算,仁慈的上帝可以这次也不算;可它仍然还要算数的。他的神经细胞和纤维中的分子算上这一次,记录下这一次并将它存储起来,以便当下次诱惑到来时用它来对付他。
---------------popexizhi--------------
乐死了,如果你练习戒酒每次放弃,喝一点儿 的过程实际是练习神经细胞“戒酒偷喝”的过程,你戒酒的时间越久,放弃的次数越多,神经系统对这个“戒酒偷喝” 的习惯就练习的越好!!我们练习不坚持时,其实是练习不想形成的过程,神啊!还有什么比这种惩罚来的更好笑,也更严厉呢!:)下次练习戒点儿什么时候,想放弃时想想这个应该会震慑效果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