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写游记了,会不会生熟了呢?!:)
两周前,和吞去了趟大观园,想来定是自己的希望太高,现在回忆起来全是问题和错误。什么迎春的缀锦楼在哪?为什么潇湘馆种的是毛竹而不是湘妃竹?为什么稻香村种那么多的大白菜?为什么妙玉不是住在山上而是在怡红院的后面?......
不问了,自己看<红楼>还是小学初中的事情,太久了,现在自己唯一可以清晰回忆的场景,是吟诵那句“寒潭惊鹤影,冷月葬花魂”时湖边的湘云和黛玉;是黛玉那句“只许你过目不忘,不许人家一目十行”时看西厢牡丹出神的两个如花美眷。
回来,自己不是来回忆书中人物的,远了,继续说游记的问题。说说自己的不虚此行的地方,怡红院的回廊和东跨院,自己细看不少,还真是能看出当年的设计之心的;稻香村前的那一弯荷塘,虽已入秋,清风拂过时,夏日的穷碧荷叶到都还在,很是婀娜。
也许是日子太久了,书对于世人对修此院子的初衷也都淡了吧。
不抱怨了,说说可游度吧,如果你是去复习《红楼》的,作为寻书人,可以忽略嘈杂的各式晨练者,京都公园化特有的买东西无处不在者,好多的古装照相处和无数的工作人员办公处误入的牌子外,约位同是红楼读友,细细找寻书中的旧地,你还是有不少发现的。但是太多的打搅之下,真的让人很是郁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