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tool

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

转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来源: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2953.html
【popexizhi:“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此语思来已久,近几年越发如此,倒不是什么时间不够,碍于生活琐事的借口;而是年龄阅历的增长,到让自己发现,当年的“好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要一次次反复看的结果,而不是走马观花可以达到的境界。时间看的久了,书看的更慢了,只是因为不想错过这个与多年前某个心灵的交流的机会。这“抽丝”之喻就油感贴切了:)..周末去凭吊梁任公回来的路上突然想到,其实梁任公的永世垂青的内容是在那张张翻动的书页中,而不是他的墓地,那只是身体安息之处,我们敬仰的是精神和灵魂,在其著作中交流才是最好的凭吊:).又想到前几日和吞讨论周有光先生的文风,和嗜好,人生到这种境遇,百年之人,所知和所解的都就只在书页间了,不是吗?!此文说了,其中一部分,但这嗜读之情,感同身受,转一下,做深思之起步吧!】


------------------------------------------原文如下------------------------------------------------------------------------------------------------------------
 文/HR汤宁 ( http://weibo.com/tnway )

果然还是看不下去,每次都这样。
十几岁的时候我问妹妹,《金粉世家》怎么样?她说就那样吧。
我拿来看,没有看下去。电视剧火爆之后,跟一个朋友蹲在图书馆的地上看书,我从书架上好不容易找出来,看了一会儿,感到脚麻,又是只翻了前两页。
后来看张爱玲写,喜欢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这是第三场勾起我的兴趣。
好像有个人说,我给你介绍个美女认识,两次三番的你去看,总也看不到哪里美,但突然柳下惠跑过来说,她真是个蜂腰肥臀的美女因为她把我搞的春心荡漾了,你只好将信将疑的再去看。
我们不是信广告上面的产品,多是被那明星引诱了。
明星只信合约上的数目,钱足够多,好像代言的自信心都强大了十倍。
拿到钱,谁还去管到底卖的胶囊还是皮鞋。
东窗事发。借老谋子的话,我觉得骂他们是畜生都是侮辱了畜生。

普普通通的人都是禁不起劝说的,即便有时候劝说的未必是正确的事情。
当我又把看了几十页的《金粉世家》删掉之后,我觉得张爱玲应该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完:因为不高不低——所以适合消遣。
但消遣应该是件自愿且欢乐的事情,自逼着自己看乏味的书,我觉得我好象在被书消遣。

依然是在图书馆,只不过是在工作之后,跟着另外一位老朋友。
我觉得老朋友跟普通朋友的最大区别就是,老朋友在一起以交流为主,就是用不着非得跑到咖啡店里去装白领,而普通朋友重形式,如果没有玩乐,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在这个既空虚又浮躁的社会,随便找个泡吧、泡饭局的人容易的很,只要你肯出钱,白吃白喝的总要比装清高的人多得多。可以一起泡图书馆看书的,是件比从灯市口上五号线找个空座还难的事情,既需要大家都喜欢读书,又能够有空闲的时间。
而我所认识的人当中,倘若有一千个人,则从他们口中谈过读书的不过一百个,这一百中还包括一部分拿看杂志当读书的,拿看心灵鸡汤、成功学当是读书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看畅销书的。
我们是都比较喜欢头几届获茅盾文学奖那种类型的作品的,开始一起看的是《白鹿原》,在大学。我做事走路是个急性子,看书却比蜗牛还要慢,不过没关系,我记得母亲说过一句话,不怕慢就怕站,是的,还好我懂得坚持。
朋友喜欢贾平凹,废都一下子看到凌晨三四点钟看完了,然后发给我一条短信,我终于把废都看完了,但还是搞不明白庄之蝶是个什么样的人。
书看多了就会变呆,深更半夜收到这么一条短信过来探讨文学现象,看来对方病的还不轻。

去年当当搞那个什么店庆活动的时候,有朋友专门发短信跟我说折上还返券,你没买一些吗。
我看书慢,而且能划入我兴趣范围内的又少,畅销书是坚决用不着考虑的,除非作者突然死掉,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遗著或可以考虑买回来做个收藏。
朋友形容自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说的贴切。我也经常会下载一大堆电子书到电脑里、手机里,下载的时候废寝忘食,并疯狂的想象着看完这些书后的满足状。但常常呢,在电脑里的,因为它们的体积尚小,就一直安静的躺在某个盘符名为书籍的文件夹下,属性里那创建的日期或许是三四年前的;在手机里的,每次格机之后,读过的和没读过的全都找不见了。

那种分享的氛围没有了,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快餐化的东西,或许将来真的可以搞一个芯片塞到脑子里,结绳记事以来所有人类的图书就都存在了您的大脑里,还用得着挤时间调心情的去读书。
虽然我很不乐意看到,但那个时代一定会到来,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功利化的趋势。

张爱玲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不幸的,比如他们不看《红楼梦》。
因为看了红楼梦不能保证高考考个高分,不能保证找一份好工作,不能保证自己在被冠上剩女之前嫁出去。
所以他们不看《红楼梦》不是他们的错,是社会不让他们看。
我一遍两遍的看。
有人会这样问,你这样看,有什么好处?
这种形而上的提问,让我感到很为难。
我无法用人民币去衡量出一个兴趣值多少钱。
如果非要找个实用性出来,我想将来我可以对自己的女儿说:
“闺女,你看红楼梦那么厚的书你爹我都看了三遍了,你一定比我还要牛!”
我觉得这个应该比:
“闺女,你看你爹我名下的资产已经上千万了,跟我交往的都是社会上流的人士,这世界上你想要什么爹都可以买给你。”
好一些。

也是很小的时候,我和妹妹躲在房间里看《呼啸山庄》,看着看着就入迷了,好像房子外面突然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个强壮的身影跌跌撞撞的跑向呼啸山庄,刚刚,凯瑟琳离去了……
左岸记:这是汤宁兄关于读书的二三件事,风味独具,每个人的阅读风格是长期建立起来又相对稳定的吧。阅读的乐趣在于找到与心灵共鸣的文字,沉醉于其中,忘乎所以,回首人间,已过几千万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