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tool

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

老子---总结我的下一个开始

最早接触蔡志忠的内容大约是5-6岁吧,那时是那本《围炉夜话》的每章的插图,当时一直不知道是蔡志忠的作品,只是很原生质的喜欢之情。临摹和画了不少,当年很喜欢长卷的,现在身边好留着很多的原图:

后来大学时才知道,自己喜欢的那个大鼻子老头是蔡志忠先生笔下的老子,
之后很多的选图:

御风而行的列子
还是隐含的老子
不过都是些此处机缘下的是是非非而已。后来借此机会补看了,三联出版社的全部《老子说》,《列子说》都是彩绘版的,突然发现还是黑白的更有想想空间,彩绘的好悲哀的颜色,至于内容吗?其实蔡志忠先生对于原文展示的也不是很透彻,但是最为入门级别的故事,倒是已经讲的很不错了。至于那“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本就是不可轻易说明白的道理,何苦要求那么高呢?!:)

倒是后来,在读《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篇和《黄帝内经》时发现其实道医在这里是一家,理论基础和实践都没有分开过,套一句<内经>的句式"其在理为道,在体为医":).如果不是用现在的体系分割理论来看,其实自己学的是一个内容,在绣这几幅图时,最初是体会静心的体验,感觉那份这个世界只有我和这在绣的图的专心,治疗自己的分神太重的问题,后来发现这个结果不是和画符很像吗?!:)
嘻嘻,开玩笑了,

事情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来由也说的差不多了,本想是总结但现在发现其实是个开始,一直认为中医是系统论的体现,现在又多了一只拐杖就是道家,好吧我的下一个方向是在道家和系统论的指导下开始进一步的中医学习和实践吧!
至于画符的事情吗?!也不是玩笑,自己对巫术,祝由,甚至是魔法都是很干兴趣的(好吧!觋祉的觋其实就是一个!),而我在看心理学基础和荣格心理学时,一直感觉这个是有生理基础的。好吧,写完了这些,基本就ok了,有一天如果我有所学习的效果,你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嘻嘻。我已经开始想象,拿着魔棒号脉刮痧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